简述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

题目

简述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德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包括哪些()。

A、交往论

B、情境论

C、功能论

D、个体论

E、学科论


参考答案:ABCD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1)强调活动的重要性;(2)强调兴趣和需要的重要性;(3)发现式教学方法;(4)强调智力发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5)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避免儿童教育成人化的倾向;(6)发展儿童的主动性;(7)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8)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第3题:

对美国学前教育课程影响较大的三种课程模式是()。

A、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B、行为主义或文化训练课程模式

C、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D、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参考答案:ACD

第4题:

简述德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1)联邦一级:由联邦青年、家庭和妇女部制定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2)州一级:社会部和卫生部管辖,少数由文化部代管。
(3)地方:地方青少年福利局管理。幼儿园属青年福利部管辖。
自近代起,德国政府就采取对幼儿教育机构不负责建立,只进行监督管理的措施。德国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青少年福利法》和各州的幼儿园法是幼儿园工作的法律依据。

第5题:

简述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改革中心是教育课程的改革。
(1)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2)强调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调在活动与游戏中学习
(4)树立大课程观。

第6题:

简述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


答案:
解析:
根据学前教育目标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的范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关于自己及其周围世界的粗浅的知识经验;(2)关于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技能和经验;(3)关于发展儿童智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经验;(4)关于帮助学前儿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的经验。

第7题:

简述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的理念。


答案:
解析: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主要是“活教育”理论。 (1)“活教育”的目的论
“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于儿童,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如何“做人”。他强调从小塑造儿童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反对传统教育中的“书本中心”的思想,倡导一种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论。陈鹤琴倡导的幼儿教育是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活教育”的课程打破以学科组织的传统模式,而改成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具体包括五方面的活动,即健康活动、社会活动、艺术活动、科学活动和语文活动。称为“五指活动课程”。
(3)“活教育”的方法论
“活教育”的方法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陈鹤琴看来,“做”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第8题:

生态学理论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学前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在诸多的生态取向理论中,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理论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最为深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简述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1)传统幼儿园,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前者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后者是60年代学生运动产物。
(3)根据不同的教育家命名的幼儿园。如:福禄贝尔幼儿园。

第10题:

简述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的演变。
第一阶段(1839~1857):课程模式建立在对工人阶段的慈善行为上,安排并不全面。课程与行为习惯的发展、道德和宗教规则联系在一起,主要包括读、写、算。
第二阶段(1858-1900):课程是学术课程。不符合此阶段儿童的心身发展特点。
第三阶段(1900~1940):课程受到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德可利的影响。考虑到儿童的发展水平,重视明确的活动和感觉刺激。
第四阶段(1940~1960):学术课程复兴,但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它更为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尤其是情感和社会方面(如户外活动,艺术教育,语言发展,社会和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