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德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理论。
第1题:
A、交往论
B、情境论
C、功能论
D、个体论
E、学科论
第2题:
第3题:
对美国学前教育课程影响较大的三种课程模式是()。
A、发展成熟论课程模式
B、行为主义或文化训练课程模式
C、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D、认知发展理论课程模式
第4题:
简述德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1)联邦一级:由联邦青年、家庭和妇女部制定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2)州一级:社会部和卫生部管辖,少数由文化部代管。
(3)地方:地方青少年福利局管理。幼儿园属青年福利部管辖。
自近代起,德国政府就采取对幼儿教育机构不负责建立,只进行监督管理的措施。德国幼儿园实行双向管理。《青少年福利法》和各州的幼儿园法是幼儿园工作的法律依据。
略
第5题:
简述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趋势。
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改革中心是教育课程的改革。
(1)强调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2)强调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调在活动与游戏中学习
(4)树立大课程观。
略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9题:
简述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1)传统幼儿园,有的叫儿童活动场所,有的叫儿童之家。
(2)幼儿俱乐部或游戏所、儿童店。前者由教会和福利机构开办;后者是60年代学生运动产物。
(3)根据不同的教育家命名的幼儿园。如:福禄贝尔幼儿园。
略
第10题:
简述西班牙学前教育课程的演变。
第一阶段(1839~1857):课程模式建立在对工人阶段的慈善行为上,安排并不全面。课程与行为习惯的发展、道德和宗教规则联系在一起,主要包括读、写、算。
第二阶段(1858-1900):课程是学术课程。不符合此阶段儿童的心身发展特点。
第三阶段(1900~1940):课程受到了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和德可利的影响。考虑到儿童的发展水平,重视明确的活动和感觉刺激。
第四阶段(1940~1960):学术课程复兴,但考虑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它更为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尤其是情感和社会方面(如户外活动,艺术教育,语言发展,社会和宗教)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