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题目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虫体寄生在鳃、体表,以鳃瓣较多,虫体常延长呈柄状,深入鳃丝的缝隙,有吸管的一段露在外面。被寄生处细胞组织被破坏,形成凹陷的病灶。大量寄生,呼吸困难,浮出水面,体瘦,严重时引起死亡。以上为()的主要症状及危害。

  • A、毛管虫病
  • B、杯体虫病
  • C、水霉病
  • D、鳃霉病

正确答案:A

第2题:

马铃薯种性退化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症状:植株生长势衰退、株型变矮、叶面皱缩,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嵌斑,甚至叶脉坏死,直到整个复叶脱落等,造成大幅度减产。原因:病理退化:由于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易感染病毒而导致种性退化。生理退化:高温还能使块茎芽的生长锥细胞在生长和贮藏过程中发生衰老,亦能导致种性退化。防治方法:冷凉季节保种:这是传统防止种性退化的技术。冬季或早春低夜温培育:20世纪80年代乃至目前的马铃薯生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茎尖脱毒技术及其良繁体系。

第3题:

请分析作物营养失调症状的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园艺作物营养失调是由于其体内所需要的矿质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生理机能的失调而造成不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在外观或在内部生理,局部或整体表现出异常的症状。因此,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所表现的失调症状,从外观上就能鉴别出所缺乏或过量的某种营养元素,经确定后即可采取措施予以防治。
形成园艺作物营养失调症状的原因极其复杂,主要原因与土壤环境、人工施肥等栽培管理,肥料元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作物植株本身生理活动受阻等有关。
(1)施肥不当。由于植物施肥不当,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引起营养失调。由于土壤肥力低或施肥不足,施用的时间不当,或者肥料的有效浓度低,溶解度小,利用率低等原因,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供应不足;盲目大量施肥或土壤含水量低,土壤养分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系吸收量大,导致营养过剩。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差,地表径流严重,土壤养分流失多。
(2)环境条件的影响。环境条件尤其是土壤环境条件,影响土壤养分的溶解和作物根系的吸收,导致营养失调。
温度尤其是地温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最大,较高的土壤温度有利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养分的溶解。低温下养分的溶解度小,土壤温度低,降水量多,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可给性小,作物根系吸收量也小,降水量多的地区,土壤有效硼含量降低。钼的淋失多,作物易缺钼,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常积累过量的钼,以致作物吸钼过多而受害。土壤有机质丰富,营养状况好,多数微量元素的有效含量增多,锌、硼、锰、钼增加,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养分的状况也好。
(3)作物根系选择性地吸收营养。由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作物根系首先吸收它最需要的矿质盐类的离子,对同一矿质营养的不同离子的吸收表现出明显差异,如作物吸收硫酸铵中的铵离子多于硫酸根离子,因而使土壤营养液中因硫酸根离子过多而呈酸性反应,上述结果都会导致作物的营养失调。
(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子间的拮抗作用表现在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或促进另一种离子的吸收。如磷过多会引起缺铁、缺镁症;钾离子过多会影响到对镁、钙、铰、锰的吸收;铵、钾、镁过多会抑制对钙的吸收;钙的浓度过大易引起作物缺镁,钾不足和磷、铜、锌、锰过量,都会产生缺铁症;硼缺乏会造成缺钙;缺钙会引起缺钾等等。土壤碳酸钙含量高,土壤pH升高,微量元素被碳酸钙吸附也多,影响了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锌、锰被吸附,铜、铁形成难溶的化合物,硼的有效性降低,作物吸收少,钼含量增多。
(5)pH变化引起的营养失调。土壤营养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pH变化较大,影响作物根系细胞质的带电性,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同时会影响到某些盐类的溶解度,从而导致缺素症状的产生。
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可给性均随土壤pH的升高而降低,如pH>6.5时,有效锌含量0.58mg/kg,pH<6.5时土壤锌含量可达6.gmp/kg。在pH4.7~6.7范围有效硼却随pH升高而增加。

第4题:

河蟹黑鳃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主要由水环境恶化而诱发,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病蟹鳃受感染变为黑色,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池底有淤泥5厘米~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②勤加注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

第5题:

请简述海带夏苗培育过程中变形烂发病时期、症状、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发病时期:一裂细胞到八裂细胞期间,八裂细胞以后不会发病。
发病症状:细胞肿胀,超过正常细胞体积的几倍或十几倍,藻体的色素变淡并粒状分布。随后,发病个体逐渐溃烂死亡。
发病原因:
1、种带发育不良或者成熟过度
2、附着基处理不好,有害物质析出
3、水质问题,H2S大量
4、光线原因
防治方法:
1、选择发育良好,成熟度好的种带
2、处理好附着基,防止有害物质析出
3、用漂白粉处理育苗系统
4、及时调好光线

第6题:

浓缩机溢流水发现“跑黑”现象,请分析出可能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正确答案: 引起浓缩溢流水“跑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1、给料量过大,且不均匀;可以通过调整给料量,并保持均匀连续方法来解决;2、排矿不畅,积矿太多;可以通过增大排矿消除积矿;3、精矿浆泡沫过多;可以通过加高压水或添加絮凝剂消泡(大面积“跑黑”,加煤油紧急处理。)4、精矿浆中微细粒过多;可以通过在四周安装泡沫挡板或打泡装置来解决;5、给料浓度过稀,来量过大,造成溢流上升水流过大;可以通过调整来量并适当增加给料浓度来解决;6、沉淀面积不够,能力不足;需要重新核定生产能力。

第7题:

萝卜黑腐病的症状识别和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症状识别
黑腐病时一种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特征是维管束坏死变黑,幼苗被害,子叶呈水浸状,逐渐枯死或蔓延至真叶,真叶的叶脉上出现小黑点斑或细黑条纹,呈株发病从叶缘和虫伤口处出现“v”字形的黄褐色病斑,植株叶片枯死,病菌沿叶脉叶柄发展,蔓延到根部。使根部的维管束变黑,萝卜肉质根外部症状不明显,但切开后可见维管束环变黑,严重的内部组织干腐空心。
2、发病规律
本病为细菌传染所致。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5-30℃,最低5℃,最高38-39℃,耐干燥,致死温度为50℃,病菌多从叶缘水孔、气孔或伤口浸入,病菌借雨水、昆虫和肥料传播,在高温高湿下有利于发病,连作地发病更重。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在无病株上和无病区育种;采用2-3年以上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株残体。(2)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20min,用50%代森铵200倍液浸种15min,然后洗净晒干。(3)药剂防治用农用链霉素+露速净、如意等进行防治。

第8题:

患姜片吸虫病的猪有()、()和()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起死亡。


正确答案:消瘦;发育不良;肠炎

第9题:

有一池虾发生了严重的黑鳃症状,请分析引起该症状的可能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1.病因:
A.细菌(弧菌、丝状细菌)、真菌(镰刀菌病)感染,固着类纤毛虫附生;
B.水质底质恶化,pH值长期偏低,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C.防治虾病时使用的药物不恰当,如硫酸铜、高锰酸钾(铜离子可直接损伤鳃丝,高锰酸钾的锰形成二氧化锰黏附在鳃丝表面,都可引起黑鳃)
D.长期缺乏维生素C(白黑斑病、黑斑病、黑鳃病)。
2.诊断:剪取部分鳃丝做水浸片镜检:
A.鳃丝表面有污物附生,鳃组织并不变黑——丝状细菌、固着类纤毛虫、海藻引起的黑鳃
B.鳃丝组织坏死变黑——弧菌、镰刀菌等;非生物病因
3.防治:
A.细菌性黑鳃可口服氟哌酸、土霉素等抗生素进行防治;
B.镰刀菌、固着类纤毛虫引起的黑鳃:福尔马林、含氯消毒剂消毒水体;
C.对于因水质恶化引起的黑鳃,可采用换水、添加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以及泼洒沸石粉或白云石粉等措施防治;
D.因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黑鳃可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C。

第10题:

淡水鱼类细菌性烂鳃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常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尤其头部颜色更为暗黑,因而群众称此病为“乌头瘟”。肉眼观察,病鱼鳃盖骨的内皮往往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此病病原为鱼害粘细菌,鱼害粘细菌侵袭草鱼鳃的方式,一般是从鳃丝末端开始,然后往鳃丝基础和两侧扩展,因此,鳃丝末端的病变比较严重。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末端黏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有的从鳃丝末端开始,沿着鳃瓣边缘均匀地烂成一圈,逐渐向鳃瓣基部扩展;有的先在鳃瓣边缘出现斑点状白色腐烂鳃丝,然后逐渐扩大蔓延。从鳃的腐烂部分取下一小块鳃丝,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见到鳃丝骨条尖端外露,附着许多黏液和污泥,并附有很多细长的粘细菌。
预防与治疗方法:彻底清塘,鱼池施肥时应施用经过充分发酵后的粪肥。
①鱼种下塘前用10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水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15-30分钟,或用2%-4%食盐水溶液药浴5-10分钟。
②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1-2次,使池水的PH保持在8左右(用药量视水的pH而定,一般为15-20毫克/升。
③发病季节。每周在食场周围泼洒漂白粉1-2次。消毒食场,用量视食场大小及水深而定,一般为250-500克。也可进行挂篓法预防。
④定期将乌桕叶扎成数小捆,放在池水中浸泡,隔天翻动一次。
⑤含氯消毒剂全池遍洒,以漂白粉(含有效氯25%-30%)毫克/升浓度换算用量。
⑥全池遍洒五倍子(先粉碎后用开水冲融),使池水成2-4毫克/升浓度。
⑦将干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3.7毫克/升。
⑧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地遍洒,浓度为2.5-3.7毫克/升。
在遍洒外用药的同时,可选用下列一种内服药投喂则疗效更好。
(1)每千克鱼每天用10-30毫克卡那霉素拌饲投喂,连喂3-5天。
(2)每千克鱼每天用氟哌酸10-3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3-5天。
(3)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2,6-二甲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
(4)每千克鱼每天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毫克拌饲投喂,连喂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