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液是否污染杂菌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题目

培养液是否污染杂菌的分析方法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防止豆腐乳杂菌污染的综合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保持发酵室和木格(笼)的卫生。发酵容器的反复使用,难免在边角缝隙处粘贴不洁污染物,容易招致杂菌繁殖,如不经常清洗、消毒杀菌,杂菌愈来愈多,致使杂菌占优势,发酵失败。因此,发酵室及工具清洁卫生极为重要。
发酵室有效的杀菌方法包括甲醛熏蒸法和硫磺甲醛熏蒸法:按甲醛15mL/m空间的量,置发酵室中的搪瓷器中,加热至甲醛蒸发完毕,密封20h~24h,然后开门窗除味或用氨水中和除味。硫磺熏蒸法:按硫磺25g/m3置旧锅中,点火燃烧尽,密封20h~24h,硫磺熏蒸应保持室内的大湿度,否则无效。在消毒时,也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应交替使用硫磺和甲醛,防止杂菌产生耐药性。
②发酵容器消毒。在清洗的基础上,用2%漂白粉液消毒。晴天可将洗净的容器于阳光下晾晒一天。
③前期发酵要专人管理良好环境。及时翻格(笼),调温,保持一定温度等工作,为毛霉生长创造条件。
④入发酵室前豆腐坯必须降温到30℃以下,接种时腐坯的5个面应均匀接种不留空白。
⑤毛霉菌种要纯且新鲜,选菌丝生长旺盛,孢子多的菌种。孢子悬液pH值调至4~4.7。

第2题:

瓶口封塞可用多种方法,但要求绝对密闭,以防止培养基干燥和杂菌污染。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发酵罐经常污染的杂菌有哪些类别?它们的最适合温度、致死范围是什么?


正确答案: 类别 最适温度 PH 致死温度 致死时间
酵母 25℃ 3.8~6.0 50~60℃ 5~10分钟
酶菌 25℃ 4.0~5.8 50~60℃ 5~10分钟
球菌 30℃ 5.0~7.0 50~60℃ 5~10分钟
长短杆菌 37℃ 6.5~7.5 60℃ 10分钟
芽孢杆菌 37℃ 6.5~7.5 100℃ 6~17分钟

第4题:

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培养
  •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培养
  •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正确答案:C

第5题:

生产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料染菌的防治对于液体原料:采用连消方式。对颗粒状淀粉质原料或者小发酵罐,采用实消为好。而且升温时需搅拌,或加入α-淀粉酶。加强种子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种子本身带菌是可以克服的。针对染菌原因采取具体措施。

第6题: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技术的相关问题: 在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添加一定量的(),以防止杂菌污染;在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CO2的主要作用是()。


正确答案:抗生素;维持培养液的pH

第7题:

分析食用菌生产中杂菌污染的来源。


正确答案: (1)制种过程中,菌种已经污染,纯种不纯;
(2)培养料的灭菌不彻底,还存在其它的菌体;
(3)接种装袋过程中,可被杂菌感染;
(4)在培养过程中,由于环境较差,有污染源;
(5)菌袋等的破裂或密封不严也可造成杂菌的污染。

第8题:

杂菌的检验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杂菌很小,肉眼看不见,只能凭某些表征如浓度、粘度、色泽、气味和一些中间代谢产物来分析是否染菌。但最后确定染菌则必须采用以下方法;
一、显微镜涂片检查;
二、肉汤培养检查;
三、双蝶培养检查;这些方法中,一般以肉汤检查为主,反连续三个样品都长菌且菌型一样,即确定为染菌。

第9题:

污染性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项目基本情况分析、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分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统计、其它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和补充要求与建议措施。

第10题:

无菌空气在好氧发酵生产中的作用是();强化培养液的混合与传质和维持反应器有适宜的表压以防止外界杂菌进入生物发酵系统。


正确答案:供应生物细胞呼吸代谢所必须的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