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对传感器的要求包括哪些?

题目

发酵过程对传感器的要求包括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发酵过程要求的无菌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发酵过程要求的无菌条件有:
(1)培养基及培养设备都必须经过来灭菌;
(2)通入的空气或中途补料要无菌;
(3)转移种子要采用无菌技术。

第2题:

发酵传感器的分类有哪些?


正确答案: 发酵传感器的分类:
⑴按测量方式分
①离线传感器
②在线传感器
③原位传感器
⑵按测量原理分
①力敏元件
②热敏元件
③光敏元件
④磁敏元件
⑤电化学传感器

第3题:

酱油生产过程中对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有何要求?


正确答案: 在发酵过程中,不同时期目的不同,发酵温度的控制也各异。发酵前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蛋白水解酶作用:温度应当控制在40~45℃,发酵时间15d左右。发酵后期为了给酵母和乳酸菌的生产创造条件:温度控制在33℃左右,发酵时间25~30d。且此时,应使酱醅含盐量达到15%以上。实际生产中,发酵前期,企业可将温度控制在44~50℃,不宜超过50℃,维持10d以上;移池浸出发酵,一般都不能补盐,后期酱醅品温可控制在40~43℃,不低于40℃,维持10d以上。

第4题:

发酵液pH对发酵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1)影响酶活力;
(2)影响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膜的渗透性,影响对营养的吸收利用。

第5题:

发酵过程的传感器按测量方式可以分为()。

  • A、离线传感器
  • B、在线传感器
  • C、原位传感器
  • D、生物传感器
  • E、动态传感器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发酵过程自制过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正确答案: 发酵过程自制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⑴和过程的未来状态相联系的控制目的或目标,如要求控制的温度、PH、生物量浓度等等。
⑵一组可供选择的控制动作,如阀门的开、关、泵的开、停等等。
⑶一种能够预测控制动作对过程状态影响的模型,如用加入基质的浓度和速率控制细胞生长率时需要能表达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式。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组成具有制定自控功能的自控系统。

第7题:

一般要求传感器能与发酵液同时进行()灭菌。


正确答案:高压蒸气

第8题:

啤酒主发酵过程包括哪些典型时期?


正确答案:起泡期:入主发酵池4~5h后,在麦汁表面逐渐出现更多的泡沫,由四周渐渐向中间扩散,泡沫洁白细腻,厚而紧密,如花菜状,发酵液中有二氧化碳小气泡上涌(又称低泡期),并将一些析出物带至液面。此时发酵液温度每天上升0.5~0.8℃,每天降糖0.3~0.5oP,维持时间1~2天,不需人工降温。
高泡期:发酵后2~3天,泡沫增高,形成隆起,高达25~30cm,并因发酵液内酒花树脂和蛋白质-单宁复合物开始析出,泡沫表面逐渐变为棕黄色,此时为发酵旺盛期,需要人工降温,但是不能太剧烈,以免酵母过早沉淀,影响发酵。高泡期一般维持2~3天,每天降糖1.5oP左右。
落泡期:发酵5天以后,发酵力逐渐减弱,二氧化碳气泡减少,泡沫回缩,酒内析出物增加,泡沫也变为棕褐色。此时应控制液温每天下降0.5℃左右,每天降糖0.5~0.8oP,落泡期维持2天左右。
泡盖形成期:发酵7~8天后,泡沫进一步回缩,形成泡盖,应即时撇去泡盖,以防沉入发酵液内。此时应大幅度降温,最后1天急剧降温以使酵母良好沉淀。此阶段可发酵性糖已大部分分解,每天降糖0.2~0.4oP。

第9题:

请简述发酵过程自动控制过程对传感器有何特殊要求?


正确答案: 由于微生物培养过程是纯培养过程,无菌要求高,因此对传感器有特殊要求:
插入罐内的传感器必须能经受高压蒸汽灭菌(材料、数据)传感器结构不能存在灭菌不透的死角,以防染菌(密封性好)传感器对测量参数要敏感,且能转换成电信号。(响应快、灵敏)传感器性能要稳定,受气泡影响小。

第10题:

pH对发酵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发酵过程的pH控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Ph对发酵的影响表现:
1)影响酶的活性,当pH值抑制菌体中某些酶的活性时,会阻碍菌体的新陈代谢;
2)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影响培养基中某些组分的解离,进而微生物对这些成分的吸收;
3)pH值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改变;
4)影响氧的溶解,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物的物理状态等。
发酵过程中的ph控制采取的措施:
1)首先考虑和试验发酵培养基的基础配方,使它们有个适当的配比,使发酵过程中的pH值变化在合适的范围内。
2)在发酵过程中直接补加酸或碱和补料的方式来控制;补充生理酸性物质(如(NH4)2SO4)和生理碱性物质(如NaNO3)来控制。
3)选用不同代谢速度的碳源和氮源种类和比例。
4)通过调整通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