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测定有哪些方法?

题目

血药浓度测定有哪些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地表水污水采样方法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污水的监测项目按照行业类型有不同要求。在分时间单元采集样品时,测定pH、COD、BOD5、DO、硫化物、油类、有机物、余氯、粪大肠菌群、悬浮物、放射性等项目的样品,不能混合,只能单独采样。
2、对不同的监测项目应选用的容器材质、加入的保存剂及其用量与保存期、应采集的水样体积和容器的洗涤方法等。
3、自动采样自动采样用自动采样器进行,有时间比例采样和流量比例采样。当污水排放量较稳定时可采用时间比例采样,否则必须采用流量比例采样。所用的自动采样器必须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污水采样器技术要求(待定)。
4、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当水深大于1m时,应在表层下1/4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或等于1m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
5、注意事项
a、用样品容器直接采样时,必须用水样冲洗三次后再行采样。但当水面有浮油时,采油的容器不能冲洗。
b、采样时应注意除去水面的杂物、垃圾等漂浮物。
c、用于测定悬浮物、BOD5、硫化物、油类、余氯的水样,必须单独定容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d、在选用特殊的专用采样器(如油类采样器)时,应按照该采样器的使用方法采样。
e、采样时应认真填写“污水采样记录表”,如:污染源名称、监测目的、监测项目、采样点位、采样时间、样品编号、污水性质、污水流量、采样人姓名及其它有关事项等。具体格式可由各省制定。
f、凡需现场监测的项目,应进行现场监测。
其它注意事项可参见地表水质监测的采样部分。

第2题:

固体酸碱性测定有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①指示剂滴定法
②气相碱性(酸性)分子吸附法
③热重程序升温热脱附
④微分吸附量热法
⑤IR法:氨气吸附,
⑥XPS
⑦NMR方法
⑧Raman
⑨紫外翻身光谱技术
⑩催化反应活性方法

第3题:

女性,45岁,查体发现血压为160/90mmHg,平素无症状,确定有无高血压的最佳方法是

A、同时测3次血压

B、测运动后血压

C、进行动态血压检查

D、不同时间测3次血压

E、同时测上、下肢血压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试述用圆弧滑动法计算坝坡稳定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条件如何?


正确答案:圆弧滑动法计算坝坡稳定的方法有瑞典圆弧法,该法假定土坡失稳破坏可简化为一平面应变问题,破坏滑动面为一圆弧形面,将面上作用力相对于圆心形成的阻滑力矩与滑动力矩的比值,定义为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
计算时将可能滑动面以上的土体划分成若干铅直土条,略去土条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简单条分法不满足每一土条力的平衡条件,一般使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偏低,个别情况可达60%。
毕肖普法同样假定土坡失稳破坏可简化为一平面应变问题,破坏滑动面为一圆弧形面,但在计算时近似考虑了土条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较瑞典圆弧法更为严格,采用毕肖普法算出的安全系数要比用瑞典圆弧法算出的大10%左右。

第5题:

多倍体鉴定有哪几种方法?各自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染色体计数法:直接观测染色体的数目,准确反映染色体的倍性。
2、细胞核体积测量:一般认为,真核细胞的核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成正比,同时细胞核与细胞质在细胞中总是维持较稳定的核质比。因此,细胞及细胞核体积的大小可用于染色体倍性鉴定。
3、极体计数法:因为三倍体的诱导是通过阻止第一极体或第二极体的排出而完成的,所以三倍体合子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极体。具体方法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卵子的动物极有没有极体释放。

第6题:

性状鉴定有哪些方法?性状鉴定有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 (1)性状鉴定方法: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
(2)内容: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光试。

第7题:

围岩压力量测有哪些量测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 (1)直接量测法和间接量测法。测量仪器可用机械式测压仪,钢弦式测压仪和液压式测压仪。
(2)为了使测力计与钢架紧密接触,在安设测力计时,须在测力计与钢架之间铺设钢垫板,使钢架均匀受力,安放的测力计应与围岩表面紧密接触,以便使围岩压力均匀作用在测力计上。为此,安放时应用水泥砂浆将围岩表面抹平,或用水泥砂浆把测力计牢固黏结在洞壁上。

第8题:

常用油申含气量测定有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1)二氧化碳洗脱法
(2)真空脱气法
(3)真空压差法
(4)薄膜真空脱气法
(5)气相色谱法

第9题:

在下列方法中,哪些是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

  • A、经纬仪测设法
  • B、极坐标法
  • C、水准仪测设法

正确答案:B

第10题:

问答题
血药浓度测定有哪些方法?

正确答案: 血药浓度测定大致有三种方法,即免疫学方法,光谱学方法与色谱学方法。由于光谱学方法的灵敏度低,专一性差,已很少单独使用,常与色谱学方法结合使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