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徴 臣闻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徴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盖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初名臣魏徵的议论名篇,其中提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十个治国者需警醒的要点,这篇文章开篇提出了()的著名论断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 B、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 C、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 D、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为什么说《谏太宗十思疏》所论剀切深厚而无空疏之弊?


正确答案: 本文虽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排偶句式,也很赋于文采,但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鲜明而直接的表达自己的主要意思,句子切中文治要害。表现作者对治理国家的深思熟虑。

第3题:

教学《鸿门宴》,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类文本专题阅读,下列作品,适合的是( )。


A.《苏武传》
B.《谏太宗十思疏》
C.《与妻书》
D.《陈情表》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的《鸿门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 项羽本纪》,属于人物传记。

A 项:班固的《苏武传》刻画了苏武这一不朽的爱国者的形象,是一篇人物传记,正确。

B 项:《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错误。

C 项:《与妻书》是林觉民在赴广州参加起义三天前,在香港江滨楼挑灯写下的绝笔书,错误。

D 项:《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错误。

第4题:

“踌躇满志”这个成语出自()

  • A、《庄子养生主》
  • B、《谏太宗十思疏》
  • C、《徐文长传》
  • D、《国殇》

正确答案:A

第5题: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一词出自()

  • A、《谏太宗十思疏》
  • B、《论语十则》
  • C、《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 D、《朋党论》

正确答案:A

第6题:

《谏太宗十思疏》的中心思想及论点?


正确答案: 1.提醒李世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聚德义以顺应民心,使天下长治久安。
2.思安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第7题:

下列议论文中,以驳斥廖论见长的有()

  • A、《论语十则》
  • B、《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 C、《谏太宗十思疏》
  • D、《朋党论》
  • E、《答司马谏议书》

正确答案:B,E

第8题:

唐朝功臣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请问该著作中著名的国家治理观点为现在常用的哪个成语?


正确答案:该著作中著名的国家治理观点为现在常用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9题:

初唐时期文坛仍然盛行骈体文,但当时的骈体文中也留下了一些内容和文采有特色的名作。如()的《谏太宗十思疏》、()的《滕王阁序》等。


正确答案:魏征;王勃

第10题:

根据《国语·周语》的记载,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先秦时期的讽谏典故()

  • A、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 B、邵公谏厉王弭谤
  • C、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
  • D、仲山父谏宣王立戏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