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一诗是怎样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题目

《致橡树》一诗是怎样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本诗综合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从本诗的哪些字句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4)这首诗在抒发诗人的浓烈情感时采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5)本诗的最后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用此句主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感


答案:
解析:
(1)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军阀统治下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2)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3)在前六行诗中,诗人重复用了三次“我来了”,用“我喊”“我听”和“我见”,来强调诗人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美好的梦幻回到祖国怀抱,他对祖国的至爱,但亲眼见到的现实却让诗人产生了失望之情,于是诗人愤怒地喊出:“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4)将炽热奔放的情感内敛于严谨的形式之中。
(5)象征手法。诗人用前半句中的“心”来象征着他一腔爱国主义的情感。诗人满怀爱国的热情和美好的梦幻踏上故土,但亲眼见到的现实却让他产生失望之情。在不停的追问和悲伤的哭叫声中,诗人呕出自己的心,才发现原来“祖国”仍在自己的心里。诗人用此句再次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至爱情感。?

第2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本诗是怎样运用象征意象来表达诗人对祖国深厚的感情的?


正确答案: 新颖传神的意象运用是本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点。以第一节为例,“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所组成的意象群,其共有的陈旧、颓败、贫瘠、阻滞的整体色彩,处处都在展现贫穷落后的历史面貌给予祖国的沉重负载(“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虽无一词一句的现实描述和直抒胸臆,读者却能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史实而深受感染。

第3题:

本诗的最后一句:“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用此句主要表达他怎样的情感?


正确答案:
象征手法。诗人用前半句中的“心”来象征着他一腔爱国主义的情感。诗人满怀爱国的热情和美好的梦幻踏上故土,但亲眼见到的现实却让他产生失望之情。在不停的追问和悲伤的哭叫声中,诗人呕出自己的心,才发现原来“祖国”仍在自己的心里。诗人用此句再次表达自己对祖国的至爱情感。

第4题:

《诗经.秦风.蒹葭》一诗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正确答案:表达出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又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

第5题:

分析《致橡树》诗中意象的象喻意义。


正确答案:《致橡树》中写到6个意象:凌霄花,鸟儿,源泉,险峰,春雨,日光,用这六个意象作比喻,表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作用就是比喻和反衬,突出正确的爱情观。

第6题:

《致橡树》一诗是作者爱情观念的坚定表白?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怎样运用象征意象来表达诗人对祖国深厚地感情地?


正确答案: 运用新颖的象征意象来表达感情,是本诗的特点。比如“破旧的老水车”等意象象征了陈旧、衰败、贫瘠的祖国的整体形象。

第8题: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正确答案:
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

第9题:

《诗经》战争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容?


正确答案: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包括:
(1)主体民族的自豪感, 如《小难•六月》等;
(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
(3)怨恨战争、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
其思想价值表现为:反映了周代战争的历史和周人对战争的态度,表现了周人爱国爱家、明辨善恶的可贵品格。

第10题:

《致橡树》一诗的作者是()。

  • A、北岛
  • B、舒婷
  • C、海子
  • D、顾城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