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一诗的通体对仗特点是什么?

题目

杜甫《登高》一诗的通体对仗特点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析杜甫《登高》诗的抒情风格。


正确答案:古典诗词中,登高悲秋常常与诗人的种种悲情愁绪相联系。杜甫《登高》借秋日重阳登高,抒发了羁旅孤苦的寂寞、文人失意的忧愤及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悲情愁绪。

第2题:

具有“以文为诗”特点的作品有()。

A、韩愈《山石》

B、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C、杜甫《登高》

D、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正确答案:AB

第3题: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A、七律

B、七绝

C、新乐府诗

D、古体诗


参考答案:A

第4题:

杜甫的《登高》是()诗。

  • A、七律
  • B、七绝
  • C、五律
  • D、五绝

正确答案:A

第5题: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

  • A、古体诗
  • B、律诗
  • C、绝句
  • D、乐府诗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下列七言律诗通体对仗的一首是()。

A.杜甫的《登高》

B.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C.李白的《将进酒》

D.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参考答案:A

第7题:

被后人评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是()

  • A、《望岳》
  • B、《丽人行》
  •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D、《登高》

正确答案:C

第8题:

杜甫《登高》诗颔联的两句是:“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正确答案:
无边落木萧萧下

第9题:

杜甫《登高》一诗形式上最显著的特征是()。


正确答案:通体对仗

第10题:

杜甫诗沉郁顿挫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沉郁顿挫”是杜甫在天宝年间对自己作品的评价,那时他的许多代表作还没有产生。这四字评价主要说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后来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了人生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括他的诗歌风格,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可真正作为杜诗艺术风格的定评。
(2)杜甫的诗歌,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如《三吏》、《三别》中的各色下层人民形象,有瘦骨嶙峋的壮丁,被抓应役的老妇等等。而诗人写到自己的遭遇时,更是凄苦不堪,悲怆不已,如《逃难》:“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又如《登楼》的“万方多难”,“花伤人心”,只要这种悲怆之情郁积胸中,诗风的“沉郁”也就是必然的了。这种风格亦包含了安史之乱前后特定历史和时代社会心理在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反映。
(3)中年以后的杜甫,被残酷的现实压得经常抬不起头,晚年作品更充满了感伤情绪。但他又是极有骨气的人,其郁积于心头的悲慨,常常又强咽下去,感情的积淀翻腾,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其代表作为《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
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概括了杜甫眷念家国兴衰的悲怆心情。一次又一次地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沧落,反反复复,欲吞还吐,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