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诗中有哪些地方用了侧面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题目

《陌上桑》诗中有哪些地方用了侧面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本文中环境描写属于正面描写。罗敷的美丽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陌上桑》中的诗句,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手法的是( )

A.头上倭堕髻

B.耳中明月珠

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


正确答案:C
【答案】C
【解析】侧面描写是被描写的对象不出场,而是通过其他有关的人事或景物来渲染和烘托,从而达到表现特定对象的目的。A、B、D项都属于正面描写,C项通过耕者、锄者归来后互相抱怨耽误了干活,只是因为贪看罗敷,以此来衬托罗敷的美丽,属侧面描写。

第2题:

《汉乐府.陌上桑》中侧面描写的手法。


正确答案: 作品除了正面描写罗敷的服饰外,主要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诗中不去描绘她的面容如何姣好,而是通过行者“下担”、少年“脱帽”、耕者忘犁、锄者忘锄等贪看罗敷的具体表现,从虚处落笔,渲染、烘托罗敷的美貌。这种侧面描写和烘托,比直接描绘美丽本身更为有效,它更加生动活泼,更富生活气息。

第3题:

举例说明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


正确答案: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两处都是明显地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

第4题:

《陌上桑》诗中哪些地方用了侧面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正确答案: 诗中描写罗敷之美,并没有直接描绘其容貌,而是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先渲染环境氛围的绚丽,日出东方,朝霞映照;再写她的采桑用具和服饰,篮子精美芳洁,服饰鲜明华丽;最后写旁观者为之倾倒,“行者”、“少年”、“耕者”、“锄者”为罗敷的美貌所吸引,均有所失态,忘了自己该做的事。这种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不仅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而且增强了诗歌的幽默风格。

第5题:

杜甫《月夜》诗的艺术特色有()。

  • A、直抒胸臆
  • B、用了对面落笔的写法
  • C、用了细节描写来描绘人物,从而表现人物心情
  • D、意境清空

正确答案:B,C

第6题:

《陌上桑》中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刻画罗敷的美。()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灯下漫笔》一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反语,有何效果?


正确答案: 本文大量采用反语、暗示、讽刺的手法,使本文语言含蓄隐曲,意在言外,增强了批判效果。
反语:如"古人的良德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就叫做’天下太平’"、"人们便要心悦诚服"、"万姓胪欢"等。它们不仅含有讽剌意味,而且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暗示:如"轿夫"暗指人民大众,"坐轿者"则指统治者,"不含笑"意即敢于反抗,暗示手法的运用,收到了耐人咀嚼、回味的效果。讽刺:如前面所举的反语例子,本身就有讽剌意味。

第8题:

《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 “少年见罗敷”等句属于() 。

A. 排比手法

B. 直接描写

C. 侧面描写

D. 夸张手法


正确答案:C

第9题:

怎样理解《陌上桑》刻画罗敷形象时使用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正确答案:本诗在刻画罗敷形象时,使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这集中体现在第一自然段。例如文中从“日出东南隅”到“紫绮为上襦”,从住处、姓名、劳动活动、使用器具、发式、饰物、衣衫等多个方面介绍和描摹罗敷此人,就是使用正面描写的方法;自“行者见罗敷”至“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则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不同人见到罗敷时情不自禁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活动,衬托出罗敷那非凡的美丽。此外,南来的“使君”也正是垂涎罗敷的美貌,才见色生意,引发了整个故事,这实质也是一种深层烘托的手法。既节省了许多正面的铺陈,又能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第10题:

试析《陌上桑》的烘托、映衬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正确答案:《陌上桑》塑造罗敷的生动形象,富于喜剧性和浪漫色彩;对罗敷的描写主要采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太守的卑劣、无耻而丑恶的形象反衬出秦罗敷的美丽、勇敢而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