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题目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给下面标点材料释词.

(1)断句标点.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 .

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正确答案:
    3.(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人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第2题:

“察人之所未察,见人之所未见”是对调研人员()的要求所在。

  • A、执行能力
  • B、整合能力
  • C、组织能力
  • D、洞察能力

正确答案:D

第3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居数月__________

(2)此何遽不为福乎__________

(3)死者十九__________

(4)人皆吊之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过,或过了;(2)怎么就,或难道;(3)概数,指大多数;(4)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第4题:

以下划线词语,翻译正确的是()。

  •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译:样子、容貌。
  • B、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流放。
  • 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译:弄浑浊。
  • D、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洁白。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下列各句,“情”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B、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
  • C、问公孙贾,用知其情
  • D、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 E、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正确答案:A,C,D,E

第6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世隶耕( )

(2)即书诗四句( )

(3)父异焉( )

(4)称前时之闻( )


正确答案:
(1)属于(2)书写 (3)感到诧异(认为奇怪) (4)相当

第7题: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正确答案: 溯洄:指涉水逆流而上。

第8题: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假借字与本字关系的一句是()

A、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B、谁习计会,能爲文收责(债)于薛者乎

C、不临深谿(溪),不知地之厚也

D、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曝)之


标准答案:D

第9题:

欲辨疾病之新久,应察面色之()。


正确答案:散抟

第10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文中写了哪两种人生态度?


正确答案: 本文主要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是屈原的明辨是非、高洁自奉、积极用世,乃至宁死不折、以身殉国;另一是渔父的不问是非、明哲保身,乃至消极避世、飘然自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