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电子政务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

题目

上海市电子政务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有().

  • A、开辟了参政议政的新途径
  • B、提供正在线服务的有效方式
  • C、已有80%的政府部门在内部网络上开发了办公自动化系统
  • D、开始了网上决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哪些是“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

A、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

B、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C、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发挥支持作用

D、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这些年来,通过3轮“811”行动、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千里海塘、()工程等治水改革措施,浙江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A.强塘固堤

B.强塘固库

C.强塘固房


参考答案: C

第3题:

在美国电子政务工程的评价标准中用()标签表示政府机构电子政务的建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D、白色


参考答案:B

第4题:

“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促进行政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作用更加显著,其发展目标不包括()。

A.电子政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深化

B.应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C.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D.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应用成效明显


参考答案:C

第5题: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于( )。

A.电子政务需要先进而可靠的安全保障

B.电子政务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规划并建设电子政务应用及安全系统

C.电子政务已在我国取得显著成效

D.A和B


正确答案:D
解析: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政府部门内部及其纵向的网络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总的看来,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没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没有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也没有形成一个可以互联互通的统一平台和网络,基本上处于分散或封闭状态。选项A和B概括了我们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6题:

电子政务系统评价的目标有()。

A.检查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成效

B.检查系统的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要求

C.确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投入的成效

D.检查系统是否完成

E.检查队伍建设情况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斗争形式依然严峻复杂,正处在从全面推开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攻坚阶段。()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正确答案:1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取得很大发展。2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有很大进步。3重点业务系统建设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国家推进了“金关”、“金税”、金盾”、“金审”等重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4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第9题:

下列关于电子政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少政府部门正在启动和准备启动本系统的纵向网络建设,一批金字工程(金税、金关工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B.总的看来,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没有可靠的安全保障,没有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也没有形成一个可以互联互通的统—平台和网络,基本上处于分散或封闭状态

C.电子政务需要先进而可靠的稳定性和高速度,这是所有电子政务系统都必须要妥善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D.电子政务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规划并建设电子政务应用及安全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个电子政府,将原有的政府通过互联网办公技术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适应社会运行方式的根本转变。电子政务需要先进而可靠的安全保障,这是所有电子政务系统都必须要妥善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第10题:

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确保历次大的自然灾害之后无大疫。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消除了丝虫病,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有效应对老人感染告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链球菌等疫情。据估算,自1978年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全国减少了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6类疾病的发病人数共3亿人次,减少相关死亡400万人。自1992年以来,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了2000万人,普及乙肝疫苗接种有效地控制了乙肝的流行。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增加到14种,预防15种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重大进展,初步遏制最艾滋病的蔓延势头,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达到100%,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逐步规范,精神卫生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镇(县)活动稳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控烟履约工作扎实推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扩展至1200个,中西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全面实施,2009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的范围将扩大到全国,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2007年的36.6/10万降低到2008年的34.2/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7年的15.3‰降低到2008年的14.9‰。卫生监督体系向基层延伸,食品、饮用水、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传染病防治、医疗服务与血液安全等卫生监督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是,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地区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卫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度还不高。
二是地区和人群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仍在探索中。
三是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服务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