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1定时器/计数器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题目

8051定时器/计数器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8051的定时器/计数器用作定时和计数时的工作原理。


正确答案:定时器对机器周期进行计数,每个机器周期加1。计数时,对外部输入脉冲进行计数,每个输入脉冲加1。

第2题:

S3C2410A的电源管理模块具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正常模式:在这个模式,由于所有外围设备都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功耗达到最大。若不需要定时器,那么用户可以断开定时器的时钟,以降低功耗。
慢速模式:称无PLL模式,在慢速模式不使用PLL,而使用外部时钟(XTIPLL或EXTCLK)直接作为S3C2410A中的FCLK。在这种模式下,功耗大小仅取决外部时钟的频率,功耗与PLL无关。
空闲模式:电源管理模块只断开CPU内核的时钟(FCLK),但仍为所有其他外围设备提供时钟。空闲模式降低了由CPU内核产生的功耗。任何中断请求可以从空闲模式唤醒CPU。
掉电模式:电源管理模块断开内部电源。除唤醒逻辑以外,CPU和内部逻辑都不会产生功耗。激活掉电模式需要两个独立的电源,一个电源为唤醒逻辑供电;另一个为包括CPU在内的其他内部逻辑供电,并且这个电源开/关可以控制。在掉电模式下,为CPU和内部逻辑供电的第二个电源将关断。通过EINT[15:0]或RTC报警中断可以从掉电模式唤醒S3C2410A。

第3题:

8051单片机内部有()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B

第4题: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2有什么特点?适用于哪些应用场合?


正确答案: 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2具有自动恢复初值的特点,适用于精确定时,比如波特率的产生。

第5题:

BootLoader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启动加载模式和下模式。前者“自主”,不需要用户干预,后者可响应用户的交互请求。

第6题:

若置8051的定时器/计数器T1于定时模式,工作于方式2,则工作方式字为()。


正确答案:20H

第7题: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有哪几种工作方式?各有何特点?其用途如何?


正确答案: 可编程计数器与定时器有6种工作方式:计数结束时产生中断;可编程单稳触发器;分频器;方波频率发生器;软件触发选通脉冲。
器产生中断,8253-5利用方式0既可计数也可定时。当作计数器使用时,应将待计数的事件以脉冲信号方式从CLK端输入,将计数器初值预置到计数中,以完成减1计数功能,直到计数值减至0由OUT 端发生跳变结束信号,表示计数已到。计数期间可以及时读出当前的计数值。当作定时器使用时,应根据要求定时的时间和CLK的周期计算出定时系数,将他预置到计数器中,可在计数完成时计算出定时时间。
方式1:可编程单稳触发器在方式1时,计数值也是一次有效,每输入一次计数值,只产生一个负极性单脉冲。
方式2:分频器(又叫分频脉冲产生器),方式2也n分频计数器,n是写入计数器的初值.在次方式下,计数器既可以用软件启动,也可以用硬件启动.
方式3:方波频率发生器,方式3类似于方式2,也有两种启动方式,并具有自动装入计数初值的功能,但输出的波形为方波或者近似对称的矩形波。
方式4:软件触发选通脉冲中方式4是利用写入计数初值这个软件操作来触发计数器工作的,所以称为软件选通脉冲方式。
方式5:硬件触发选通脉冲,此方式类似于方式4,所不同的是触发计数器开始计数的方式不同,即它是利用GATE端输入信号来触发的。

第8题:

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有哪几种不同的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1)传统型保障模式。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社会保障基金筹集采用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的原则,社会保障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个人收入和保障缴费相联系。
(2)福利国家模式。以英国、瑞典、挪威等国为代表。面向社会所有成员,保障项目无所不包,社会保障费用主要来源于国家税收,保障水平偏高。
(3)国家保障型模式。以东欧及前苏联为主要代表。与计划经济相适应,受保人个人不需要缴纳费用,保障水平较高,保障待遇与劳动贡献相联系。
(4)储蓄保障型模式。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国家通过强制储蓄方式进行。实行个人账户积累制。保险费由劳资双方按比例缴纳。

第9题:

8086微处理器有哪几种工作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8086微处理器有最大和最小工作模式。
在最小模式下:8086CPU直接产生全部总线控制信号(DT/R,DEN,ALE,M/IO)和命令输出信号(RD,WR,INTA)并提出请求访问总线的逻辑信号HOLD,HLDA。
在最大工作模式下,必须配置8288总线控制器,并且根据8086提供的状态信号S2,S1,S0,输出读写控制命令,可以提供灵活多变的系统配置,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

第10题: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自动回询重传(ARQ)、前向纠错(FEC)、混合差错控制方式(HEC)、信息反馈(IRQ)。
(1)自动回询重传(ARQ):这种方式又可称为检错重传、判决反馈或反馈纠错,记作ARQ。优点:只需要少量的冗于码元就能获得极低的输出误码率,并且所使用的检错码基本上与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无关,自适应能力较强,译码器比较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必须有反馈信道,不能用于单向传输系统及同播系统,实现控制比较复杂,当信道干扰通信效率会大大降低,因而影响实时性。
(2)前向纠错(FEC):前向纠错方式FEC是在发送端将数据信息按一定的规则附加余码元,组成纠错码。优点:不需要反馈信道,能用于单向通信,适用于一点发送多点接收的同播系统,译码迟延固定,适用于实时系统。缺点:译码设备比较复杂,所用纠错码必须与信道的差错统计特性相一致,为了纠正较多的错误要求附加冗余码元较多,可达25%-50%,因而传输效率较低,当信道中产生的错误超过码的纠错能力时,就有可能把错误的数据送给用户。
(3)混合差错控制方式(HEC):如果将FEC和ARQ适当结合起来,就能克服各自的缺点,这就是混合差错控制方式,也称混合纠错方式HEC。
(4)信息反馈(IRQ):也就是信息重传请求IRQ,将接收到的数据原封不动地通过反馈信道送回到发送端。优点:不需要纠错、检错译码器,控制设备和检错设备比较简单。缺点:要有和前向信道完全相同的反馈信道,在发送端需要有一定容量的存储器存储发送码组以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