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高应变检测时贯人度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题目

下列关于高应变检测时贯人度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单击贯人度宜在2—6mm之间
  • B、应减小锤重使单击贯入度不超过6mm
  • C、贯人度过大造成桩周土扰动大,承载力拟合结果可能明显低于静载试验结果
  • D、贯人度较小,动静对比误差显著,统计结果离散性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能使高应变动力试桩得到成功的桩身运动是下列那一条( )

A.测点速度尽可能低,贯入度达到一定量级
B.测点速度尽可能高,贯入度达到一定量级
C.测点速度尽可能高,贯入度尽可能大
D.测点速度尽可能低,贯入度尽可能大

答案:A
解析:

第2题:

高桩码头施工中,关于锤击沉桩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黏性土中沉桩,以贯人度控制为主,标高可作校核
B.桩尖在砂性土层时,以标高控制为主,贯人度作校核
C.当桩尖在风化岩层时,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作校核
D.当沉桩出现小于规定贯人度,而桩尖标高仍高出设计标高较多时,可直接将桩顶高出部分截除至设计标高

答案:C
解析:
沉桩承载力的控制,一般应双控(贯入度、标高);在黏性土中以标高控制为主,在黏性土中沉桩主要是按摩擦桩考虑的,一般标高满足,其摩擦力基本可得以满足;而桩尖在砂性土和风化岩层的桩主要是按支承桩考虑的,在砂性土和风化岩层的N值得以保证,则其承载力便可得以保证。

第3题:

高应变承载力检测时宜实测贯入度,单击贯入度宜在2-6mm之间。


答案:对
解析:

第4题:

采用高应变法对基桩进行承载力检测时,单击贯入度易控制在2-6mm之间。()

  • A、2-6mm
  • B、6~10mm
  • C、1~5mm
  • D、2-8mm

正确答案:A

第5题:

在进行高应变动测时,必须同时量测每次锤击下桩的(  )。


A.最初贯入度

B.过程贯入度

C.最终贯入度

D.每次贯入度

答案:C
解析:
考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试验与检测。在进行高应变动测时,必须同时量测每次锤击下桩的最终贯入度。

第6题:

高桩码头施工中,沉桩后采用“双控”指标以保证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即控制(  )。

A.桩尖标高及桩尖的设计土层
B.桩尖标高及最后的沉桩贯入度
C.贯人度变化及桩的下沉量
D.桩尖的设计土层及高应变动测值

答案:B
解析:
控制桩尖标高和沉桩最后贯入度,即“双控”,是桩的极限承载力控制,以保证满足设计承载力的要求。

第7题:

高桩梁板式码头沉桩施工中,当出现桩尖已达到并低于设计标高贯人度仍偏大时,宜采用(  )检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并同设计研究解决。

A.高应变
B.低应变
C.超声波
D.自平衡法

答案:A
解析:
该题考核的是高桩码头施工技术中的沉桩的极限承载力控制。当出现桩尖已达到并低于设计标高贯人度仍偏大,或沉桩已达到并小于规定贯入度而桩尖标高仍高出设计标高较多时,宜采用高应变检验(动测)桩的极限承载力并同设计研究解决。

第8题:

高应变检测中,柴油锤打长桩时,可采用在受检桩附近架设基准梁的方法测量桩的贯人度。()


答案:错
解析:

第9题:

下列关于高、低应变法测桩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A、低应变法可以判断桩身结构的完整性
B、低应变法动荷载能使土体产生塑形位移
C、高应变法只能测定单桩承载力
D、高应变法检测桩承载力时要求桩土间产生相对位移

答案:A,D
解析:
AB两项,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第8.1.1条,低应变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低应变是在桩顶作用一脉冲力后,应力波沿桩身传播,遇到波阻抗变化处将产生反射和透射,根据应力波反射波形特征可以判断桩身介质波阻抗的变化情况。CD两项,根据第9.1.1条,高应变是在桩顶作用一个高能量荷载,使桩和桩周土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激发出桩侧土的阻力,通过传感器,获得桩的动力响应曲线。

第10题:

简述高应变检测时如何进行桩头处理?高应变检测时桩头的处理?


正确答案: (1)砼桩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砼。
(2)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重合。
(3)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砼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4)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5)桩头砼强度等级宜比桩身砼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
(6)高应变法检测的桩头测点处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截面尺寸相同。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