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非酶褐变对食品营养的影响。

题目

简述非酶褐变对食品营养的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防止化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阻止油性食品的()。

  • A、酶性褐变
  • B、油脂氧化
  • C、物理变化
  • D、非酶性褐变

正确答案:B

第2题:

引起食品非酶性褐变的原因是美拉德反应。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美拉德反应是指

A.淀粉糊化

B.淀粉老化

C.食品褐变

D.酶促褐变

E.非酶促褐变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正确答案:E

第4题:

食品非酶褐变对食品质量将产生什么影响?如何控制?


正确答案: 食品非酶褐变在食品中极具重要性,它包括焦糖化、美拉德反应及酚类等成分的自动氧化。
(1)焦糖化的定义:糖和糖浆直接加热时,热反应引起糖分子脱水,产生不饱和环中间物,不饱和环发生聚合,生成具有颜色的聚合物。对食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焦糖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焦糖色素,应用于不同食品,得到期望色泽。焦糖化还可使食品产生独特的风味。
控制措施:采取控温度及少量的酸和某些盐可进行控制该类反应。
(2)美拉德反应:
定义:食品中还原糖和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称为美拉德反应。
对食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拉德反应可以产生许多风味与颜色,有些是期望的,有些是不希望的。通过美拉德反应有可能使营养损失,甚至产生有毒和致突变的化合物。有利的方面是:当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或其他含氮化合物一起加热时产生美拉德褐变产品,包括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的聚合物,如酱油与面包皮。美拉德反应产品能产生牛奶巧克力的风味。不利的方面是:美拉德反应会导致部分氨基酸损失,特别是必需氨基酸L-赖氨酸所受影响最大。
控制措施:将食品水分含量降到很低;如果是流体食品则可通过稀释、降低pH、降低温度或除去一种作用物。除去糖可减少褐变。

第5题:

简述酶促褐变机理和酶促褐变的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酶促褐变机理:植物中的酚类物质在酚酶及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成醌,醌再进行非酶促反应生成褐色的色素酶促褐变的控制。
1)热处理法:70~95℃、7S如果热处理不彻底,虽然破坏了细胞的结构,但酶尚未被破坏,反而有利于酶和底物的接触而促进褐变。
2)酸处理法:PH<3.0可抑制反应的发生0.5%柠檬酸+0.3%VC效果较好。
3)SO2及亚硫酸盐的处理:SO210PPM可完全抑制酚酶,但因挥发和副反应损失,实际用量300~600PPM,要求成品残留量小于20MG/KG。优点:使用方便、效果可靠、成本低。缺点:使食品漂白、有腐蚀性和不愉快的味道、破坏Vb不等。
4)驱氧法:Vc、NaCl、柠檬酸、糖溶液浸泡。
5)底物改变:利用甲基转移酶将底物甲基化,防止褐变添加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酶的活性。

第6题:

简述酶褐变与非酶褐变的概念。


正确答案: 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过程称为酶促褐变;而不需酶的参与就可发生的褐变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如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

第7题:

食品中发生的褐变反应有三种,()、非酶促褐变和油脂及维生素C氧化所导致的褐变。


正确答案:酶促褐变

第8题:

在食品加工和保藏过程中如何控制非酶褐变?


正确答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降低储藏温度;调节食品水分含量;降低食品pH值,使食品变为酸性;用惰性气体置换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氧气;控制食品转化糖的含量;添加防褐变剂如亚硫酸盐等。

第9题:

简述非酶褐变的控制机理和控制措施。


正确答案: 在食品贮藏及加工中,常发生与酶无关的褐变作用,这种褐变常伴随热加工及较长期的贮存而发生,非酶褐变主要有三种机制。
(1)羰氨反应褐变作用-迈拉德(美拉德)反应
(2)焦糖化褐变作用
(3)抗坏血酸褐变作用
非酶褐变一般可用降温、加SO2、改变PH值、降低成品浓度、使用较不易发生褐变的糖类(蔗糖)等方法加以延缓及抑制。

第10题:

试述非酶褐变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正确答案: (1)非酶褐变对食品色泽的影响
非酶褐变反应中产生两大类对食品色泽有影响的成分,其一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000的水可溶的小分子有色成分,其二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00000的水不可溶的大分子高聚物质。
(2)非酶褐变对食品风味的影响
在高温条件下.糖类脱水后.碳链裂解、异构及氧化还原可产生一些化学物质,如乙酰丙酸、甲酸、丙酮醇、3一羟基丁酮、二乙酰、乳酸、雨酮酸和醋酸;非酶褐变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羰基化合物,可促进很多成分的变化.如氨基酸在二羰基化合物作用下脱氨脱羧,产生大量的醛类。非酶褐变反应可产生需要或不需要的风味.例如麦芽酚和异麦芽酚使焙烤的面包产生香味,2-H-4-羟基-5-甲基-呋喃-3-酮有烤肉的焦香味.可作为风味增强剂;非酶褐变反应产生的吡嗪类等是食品高火味及焦煳味的主要成分。
(3)非酶褐变产物的抗氧化作用
食品褐变反应生成醛、酮等还原性物质.它们对食品氧化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尤其是防止食品中油脂的氧化较为显著。它的抗氧化性能主要由于美拉德反应的终产物——类黑精具有很强的消除活性氧的能力.且中间体---还原酮化合物通过供氢原子而终止自由基的链反应及络合金属离子和还原过氧化物的特性。
(4)非酶褐变降低了食品的营养性氨基酸的损失
当一种氨基酸或一部分蛋白质参与美拉德反应时,会造成氨基酸的损失,其中以含有游离E一氨基的赖氨酸最为敏感。糖及维生素C等损失:可溶性糖及维生素c在非酶褐变反应过程中将大量损失.由此,人体对氮源和碳源的利用率及维生素c的利用率也随之降低。蛋白质营养性降低:蛋白质上氨基如果参与了非酶褐变反应.其溶解度也会降低。矿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也有下降。
(5)非酶褐变产生的有害成分
食物中氨基酸和蛋白质产生了能引起突变和致畸的杂环胺物质。美拉德反应成生的典型产物D-糖胺可以损伤DNA,美拉德反应对胶原蛋白的结构有负面的作用,将影响到人体的老化和糖尿病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