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特点(1919-1949)。

题目

简述新中国成立前的劳动立法特点(1919-1949)。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实施的措施。


参考答案:1、接管外国在我国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收回教育主权 2、停办私立幼儿园,向工农子女打开幼儿教育机构的大门 3、制定颁布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纲要 4、学习前苏联学前教育的理论和经验 

第2题:

简述国际劳动立法的特点。


答案:
解析:
(1)国际劳工公约以保护雇员为主要目的,兼顾了国家和雇主的利益与可能,但其总的指导思想是保护各国劳动者。
(2)国际劳工公约内容非常广泛,覆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国际劳工公约既然是通过国内法起作用,那么国内劳动立法包含多少领域,国际劳工公约就要覆盖多少领域。
(3)国际劳工公约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措施的灵活性,便于各国根据国情参照实施。
(4)国际劳工公约对公约批准国发生效力,对会员国劳动立法有规范指导作用。
(5)某些国际劳工公约偏离了会员国的政治结构、政治体制的特点。某些规定与一些国家的国内体制不相一致,不符合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和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
(6)国际劳工公约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突出。

第3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表述的演变。


正确答案:


第4题:

关于我国和国际劳动立法的关系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之一
  • B、1920年前后,北洋军阀政府无法参加国际劳工大会
  • C、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无法参加国际劳动组织的活动
  • D、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参考和借鉴国际劳动立法的有益经验

正确答案:B

第5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外形势。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国内形势:
(1)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全国人民空前紧密地团结在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周围,正是这种团结和热情才促使中国的人民大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同时它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各项建设提供了精神上的动力和保证,奠定了新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基础。
(2)十几年的抗战和内战,留给了新中国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而百年来受尽屈辱和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有的经济和文化都相当的落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面临的是一个所有国民生产指标都十分低下的情况,人均指标更是排在世界末流,多种关系国计民生的产品依赖进口,全国的科教文卫事业根本无法满足人民最基本的需要,这些情况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也就是威胁到新中国的生死存亡。
国际形势:
(1)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伴随着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进行了人民民主革命,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社会主义国家,其中以靠近苏联的东欧地区为最。苏联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国力,展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实力。苏联领导人本来支持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缺乏信任,但是通过中共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沟通,加之国内战场上的胜利,赢得了苏联对新中国建设的支持。
(2)同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于国际利益的冲突,美苏两国走向决裂,冷战格局正式形成。美国原本希望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所以在战争未结束时,便执行扶蒋反共的政策,从新中国建立到中美建交的几十年中,美国一直对中国执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济上封锁的政策。

第6题:

在国际劳工组织成立前,国际劳动立法主要由( )制定并通过。

A.国际劳工协会
B.国际劳动立法协会
C.国际劳工公约
D.联合国

答案:B
解析:
在国际劳工组织成立前,国际劳动立法主要由国际劳动立法协会制定和通过。

第7题:

简述国际劳动立法特点。


答案:
解析:
(1)国际劳工公约以保护雇员为主要目的,兼顾了国家和雇主的利益与可能,但其总的指导思想都是保护各国的劳动者。 (2)劳工公约内容非常广泛,覆盖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国际劳工公约既然是通过国内法起作用,那么国内劳动立法包含多少领域,国际公约就要覆盖多少领域。
(3)国际劳工公约既有原则的坚定性,又有措施的灵活性,便于各国根据国情参照实施。
(4)劳工公约对公约批准国发生效力,对会员国劳动立法有规范指导作用。
(5)某些国际劳工公约偏离了会员国的政治结构、政治体制的特点。某些规定与一些国家的国内体制不相一致,不符合一些国家的国内立法和劳动关系调整的实践。
(6)国际劳工公约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突出。

第8题: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的教育情况什么?


参考答案:新疆只有1所大学、9所中学、135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全疆文盲率高达90%以上。

第9题:

简述新中国建立前哈萨克族的游牧宗法封建制度的特点:


正确答案: 第一,社会组织以血缘关系组成。我国的哈萨克族主要由原来的大玉兹和中玉兹部落组成。每个部落又由若干氏族织成。氏族内的牧户以比较亲近的血缘关系为基础,结合成一个个“阿吾勒”进行放牧,每个阿吾勒一般有三五户到十余户。他们虽然是亲族关系,但贫富悬殊。
第二,阶级关系是在氏族的掩盖下存在的。哈萨克族内部的阶级对立明显;首先是贵族和平民的对立,其次是牧民与牧主的对立。
第三,封建剥削是在氏族互助名义下进行。在部落内,显普遍的剥削方式是无偿劳动。封建牧主占有本部落的大部分牧场和牲畜,他们以“氏族互助”的名义让贫苦牧民常年为其从事放牧等各种生产与家务劳动,得到的只是少量奶牛、羊毛或一两头瘦弱牲畜。
第四,在各级封建主的残酷剥削下,牧民们对生产不感兴趣,牧业生产长期停滞在原始落后状态,经济类型单一,生产力极端低下。

第10题:

简述拍卖法颁布前我国地方性拍卖立法的情况和特点


正确答案:情况:1988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房屋拍卖办法》、福州发布了《福州市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拍卖暂行规定》1989年6月河北省政府发布了《河北省罚没物资、无主货物拍卖办法》1990年5月天津市法布里《天津市公物拍卖管理办法》1991年3月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动产拍卖暂行规定》;同年6月广东省发布了《广东省拍卖业管理暂行规定》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对罚没物资、追回赃物无主物资纳入拍卖市场变价试试意见的通知》1992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公物拍卖管理办法》
特点:
(1)类别庞杂
(2)突出地方性特点
(3)条纹规定较为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