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学,并且他也非

题目

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学,并且他也非常希望能考上大学,其渴望程度为100%,那么该高中生考上大学的激励水平为()。

  • A、100%
  • B、80%
  • C、50%
  • D、88%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学生学习基础不错,但学习成绩时起时伏。原因是每晚打开电视就控制不了自己,看完电视太晚,来不及复习功课,他学习上的问题说明他在性格方面具有不良的( )

A.态度特征

B.情绪特征

C.理智特征

D.意志特征


正确答案:D
D
[解析] 从题干中可得知,该生不能控制自己的原因是由于意志薄弱造成的,所以应选D。

第2题:

大学生李某平时在校学习成绩一般,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他都认为这类考试小菜一碟,未加以重视,结果考试成绩往往不理想。到了大四,面对未来的选择时,他决定要考研,同时他认为能否考上研究生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自己未来职业的发展,发誓一定要考上研究生,结果却事与愿违。
请你运用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分析李某平时考试和考研都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的建议。


答案:
解析:
(1)“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①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②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③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李某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他对平时期末考试未加重视,动机水平太低;而考研时他认为考研是否成功对自己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特别想成功,动机的水平又过高,所以结果事与愿违。
(2)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较容易、较简单的考试时,应尽量向学生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动机激起水平达到中等偏高的最佳状态;而在较重要、较困难的考试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让动机激起水平处于中等稍低的最佳状态;学生在备考时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第3题:

某校高二学生张弓长智力正常,无任何生理缺陷,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被老师批评,老师、同学和家长都认为他不是学习的料,考大学也没有任何希望,他自己也认为比别人笨,于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想放弃学习。

针对张弓长出现的厌学情绪,请谈谈如何帮助他恢复对学习的信心。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
  (1)学习困难可能的原因是:他人的消极评价、自己错误的归因、缺少成功的体验、自己不够努力;
  (2)教育措施:了解学习困难的具体原因,改变对该生的评价,正确地归因,指导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给予成功的体验,督促该生努力学习。

第4题:

某人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他后来认为自己面临一个不错的商机,遂中途退学经商。但多年来,他在生意场上却屡遭挫折,并未如愿。你认为()

  • A、他不该下海经商,而应该首先完成学业
  • B、他选择的经商时机实际上是不正确的
  • C、他的选择没错,也许未来他能够成功
  • D、认准的事情就干下去,他有选择的自由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是多年的三好学生和班干部,经常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班里同学都是各地来的尖子生,他的成绩只排在中下等水平,心里很失落,暗下决心要把名次提上来。但事与愿违,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名次没升反而下降了,甚至还出现了不及格。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也觉得自己很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老师不重视他,同学们也都看不起他。因此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他觉得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关心他了。班长是一位女同学,对他学习、生活等很关心,他也愿意和班长讲讲自己的心里话,自己感觉喜欢上了班长,于是鼓足了勇气,表达了爱慕之情,但班长明确告诉他自己有男友,不能接受他的感情。
初次恋爱就失败,他感受到了失恋的痛苦。兴趣明显下降,慢慢的不愿与人交往,经常独来独往,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近半年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备不堪。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现在学习成绩已排到班里的倒数几名,父母、老师和同学注意到了他的问题,多次帮助他。但他觉得很无助,自己觉得没什么希望,这学期已无法上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要求严格,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继承他们的事业。求助者初二时,因课间和同学在讲台上打乒乓球被老师严厉批评并一同被罚站,当时觉得很丢人,留下心理阴影。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但心理承受能力差。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精神状态、身体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20分)
2.对本案例的诊断及诊断程序是什么? (30分)
3.对该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25分)
4.对本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心理咨询师应选择那些维度或指标? (25分)


答案:A
解析:
1. 精神状态(2分) : 情绪低落(2分),内心苦恼(1分)、焦虑(2分)、整日没精打采(1分)、闷闷不乐(1分),觉得自己没有希望(1分),记忆力已大不如前(1分)。
身体状态(2分): 头昏(1分)、头痛(1分)、晚上入睡困难(1分)、全身疲备不堪(1分)。
社会功能状态(2分) : 学习效率下降,已无法上学(1分)。
2.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20分)
程序:
1、由现实刺激引起(2分)
2、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1分),有求治愿望(1分)。
3、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分)
4、无明显器质性病变(2分)
5、排除精神病、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2分)
3.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5分)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4分)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4分)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4分)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4分)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4分)
4.咨询结果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价。(5分)
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5分)
3、求助者周围人士的讦估。(5分)
4、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分)
5、咨询师的评定。(5分)

第6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答案:A
解析:
考点: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学习努力,成绩名列前茅,是多年的三好学生和班干部,经常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高考时以优异成绩考入某名牌大学,班里同学都是各地来的尖子生,他的成绩只排在中下等水平,心里很失落,暗下决心要把名次提上来。但事与愿违,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他的名次没升反而下降了,甚至还出现了不及格。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也觉得自己很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老师不重视他,同学们也都看不起他。因此情绪低落,内心苦恼、焦虑。他觉得父母不再像以前那样爱他、关心他了。班长是一位女同学,对他学习、生活等很关心。他也愿意和班长讲讲自己的心里话,自己感觉喜欢上了班长,于是鼓足了勇气,表达了爱慕之情,但班长明确告诉他自己有男友,不能接受他的感情。初次恋爱就失败,他感受到了失恋的痛苦。兴趣明显下降,慢慢的不愿与人交往,整日没精打采、闷闷不乐。近半年随着课程难度的加大,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头昏、头痛,晚上入睡困难,全身疲惫不堪。记忆力大不如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现在学习成绩已排到班里的倒数几名,父母、老师和同学注意到了他的问题,多次帮助他。但他觉得很无助,自己觉得没什么希望,这学期已无法上学。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要求严格,非常重视他的学习成绩,希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继承他们的事业。求助者初二时,因课间和同学在讲台上打乒乓球被老师严厉批评并一同被罚站,当时觉得很丢人.留下心理阴影。求助者性格内向,从小争强好胜,追求完美,但心理承受能力差。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的遭遇,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答案:
解析:
心理咨询师在表达共情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如下。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
6.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第8题: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80分,但其实际成绩为85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0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

A.成长需要

B.关系需要

C.求知需要

D.认知需要


正确答案:A
ERG理论是阿尔德弗尔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密切相关但有些不同的理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以下三类:(1)生存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机体的存在或生存,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这实际上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2)关系需要,这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满足,它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感情上的需要和一部分尊重需要;(3)成长需要,这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这种需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才能得到满足,这相当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第9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小强原本是个很好学的孩子,成绩也不错,爸爸妈妈对他都很满意,经常给他买礼物作为学习奖励。但后来他的成绩不太理想,学习动力也越来越差,放学回家后总想着玩电脑游戏,对学习作业也敷衍了事。妈妈很着急,先是批评他不该贪玩,进而苦口婆心地告诫他电脑游戏危害很大,可是都不管用。
问题:试述如何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答案:
解析:
【要点】引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新颖有趣的教具;(2)设置问题情境;利用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这是将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3)制定具体、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标;(4)给予积极反馈,使幼儿有成功体验。

第10题:

某高中生成绩不错,他估计自己有80%的把握能考上大,并且他也希望考上,其渴望程度为100%,那么高中生考上的大学的激励水平为()

  • A、100%
  • B、80%
  • C、50%
  • D、88%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