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个n阶矩阵A中的元素满足:A<sub>ij</sub>=A<

题目

若一个n阶矩阵A中的元素满足:Aij=Aji(0<=I,j<=n-1)则称A为()矩阵;若主对角线上方(或下方)的所有元素均为零时,称该矩阵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以下程序:int sub(int n) { return(n/10+n%10); }void main(){ int x,y; scanf("%d",&x); y=sub(sub(sub(x))); printf("%d\n",y);}若运行时输入:4321<回车>,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正确答案:10
n/10是求n的去掉个位数上的数字之外的部分,而n%10是求个位数字,所以函数的功能是将去掉个位外的数和个位相加的结果返回。第一次432+1=433,43+3=46,4+6=10.

第2题:

在窗体上画两个命令按钮,名称分别为Command1、Command2,并编写如下程序 Const n=5,m=4 Dim a(m,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k=1 For i=1 To m Forj=1 To n a(i,j)=k k=k+1 Next j Next i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summ=0 For i=1 Tom For j=1 To n If i=1 Or i=m Then summ=summ+a(i,j) Else If j=1 Or j=n Then summ=summ+a(i,j) End If End If Next j Next i Print summ End Sub 过程Command1 Click()的作用是在二锥数组a中存放—个m行n列的矩阵;过程Command2 Click()的作用是______。

A.计算矩阵外围一圈元素的累加和

B.计算矩外围一圈以外的所有元素的累加和

C.计算矩阵第1列和最后—列元素的累加和

D.计算矩阵第1行和最后—行元素的累加和


正确答案:A
解析:过程Command2_Click()中用了一个If语句的嵌套,If语句的条件是第1行或第n行或第1列或第n列,所以说是计算矩阵外围一圈元素的累加和。

第3题:

在窗体上画2个命令按钮,名称分别为Command1、command2,并编写如下程序

Const n=5,m=4

Dim a(m,n)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K=1

For i=1 To m

For j=1 To n

a(i,j)=k

k=k+1

Next j

Next i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Summ=0

For i=1 To m

For j=1 To n

If i=1 Or i=m Then

Summ=summ+a(i,j)

Else

If j=I Or j=n Then

Summ=summ+a(i,j)

End If

End If

Next j

Next i

Print summ

End Sub

过程Command1_Click()的作用是二维数组a 中存放1个 m行n列的矩阵;过程Command2_Click()的作用是( )。

A.计算矩阵外围一圈元素的累加和

B.计算矩阵除外一圈以外的所有元素的累加和

C.计算矩阵第1列和最后一列元素的累加和

D.计算矩阵第1行和最后一行元素的累加和


正确答案:A

第4题:

有如下一个Sub过程: Sub mlt(ParamArray numbers()) n=1 For Each x In numbers n=n*x Next x Print n End Sub 在一个事件过程中如下调用该Sub过程: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 Dim b As Integer Dim c As Integer Dim d As Integer a=1 b=2 c=3 d=4 mlt a,b,c,d End Sub 该程序的运行结果为( )。

A.12

B.24

C.36

D.48


正确答案:B

第5题:

有以下程序:

int sub(int n) { return(n/10+n%10); }

main()

{ int x, y;

scanf("% d", &x);

y=sub(sub(sub(x)));

printf("% d\n", y);

}

若运行时输入:1234<回车>,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


正确答案:10
10 解析:y=sub(sub(sub(x)))=sub(sub(127))=sub(19)=10。

第6题:

请填写下列空白,以实现运行后形成一个主对角线上元素值为1,其他元素为0的6×6阶矩阵。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s(6, 6)

For i=1 To 6

For j=1 To 6

If i=j Then

【7】

Else

【8】

End If

Print 【9】

Next j

Print

Next i

End Sub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1.(s(i, j) = 1) 2.(s(i, j) = 0) 3.(s(i, j)) 

第7题:

以下程序用来建立一个10*10矩阵,该矩阵两条对角线上的元素为1,其余元素为0,请补充完该程序。

该程序运行结果见下图。

Private Sub Form_ click()

Dim s(10, 10) As Integer

For n = 1 To 10

For m = 1 To 10

If【 】Or【 】Then

s (n, m) = 1

Else

s (n, m) = 0

End If

Next m

Next n

For n = 1 To 10

For【 】。

Picturel. Print Tab(m * 3); s(n, m)

Next m

Print

Next n

End Sub


正确答案:n=mn=11-mm= 1 To 10
n=m,n=11-m,m= 1 To 10

第8题:

1+ + + +…….n 最大的n。请填空

Private Sub Command1__Click()

Dim s ,m,n AS Integer

m=Val(InputBox(“请输入一个大于100的整数”))

n=_______

s=0

Do While s N=n+1

S=s+n*n

Loop

Print “满足不等式的最大n是_______

End Sub


正确答案:

 0 N-1

第9题:

在窗体中添加一个命令按钮,编写如下程序: Private Sub Subl(p,m,n) p=p+1:m=m+1:n=n+1 Print"subl:";p;m;n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al=1:b=2:c1=3 Call Subl(a,b1+3,c1) Print"Main:";a1;b1;c1 End Sub 程序运行后,输出结果为

A.Sub:2 6 4 Main:2 6 4

B.Sub:2 6 4 Main:2 6 4

C.Sub:2 6 4 Main:1 2 3

D.Sub:2 6 4 Main:2 2 3


正确答案:D
解析:考查考生对参数传递的掌握情况。
  [解题要点] 这是在实现子过程被调用时参数虚实结合的问题。a1为变量按址传送,b1+3和c1为表达式按值传送。
  [错解分析] 参数的传值方式和传址方式的区别。
  [考点链接] 函数调用和参数传递。

第10题:

有以下程序int sub(int n){ return(n%10+n/10); }main(){ int x,y; scanf("%d",&x); y=sub(sub(x)); printf("%d\n",y);}若运行时输入:248<回车>,程序的输出结果是


正确答案:5
在本题中,程序首先定义了一个返回类型为整型的sub函数,该函数带有一个整型变量的形参,函数体中只有一条返回语句,用来返回表达式n%10+n/10的结果。n%10部分的作用是求一个多位整数的个位数,而n/10是用来求一个多位整数的除个位数以外各位组成的新整数,如234,经过n/10处理后得到结果23。
在主函数中,定义两个整型变量x和y,如果通过scanf语句从键盘给变量x输入一个初值248,然后嵌套调用sub函数,首先运行sub(248),返回的结果为8+24=32,然后运行sub(32),返回结果为2+3=5,并将该结果保存到变量y中,程序最后运行输出语句输出变量y的值,因此,程序最后的输出结果为5。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