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本性来看,品德、德或德性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特性。它是人不甘于动物性生存、超越生物性存在的基本特性。
第1题:
A、德性之教是知识或技能传授之教
B、德性之教是引发感悟之教
C、德性之教是促进“内生”之教
D、德性之教是心灵交往之教
E、德性之教是灌输之教
第2题:
“认为人的行为是在追求他本身最大的利益”是对人的本性假设中的哪一种()。
第3题:
A、心灵交往之教
B、促进内生之教
C、引发感悟之教
D、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之教
第4题:
人的为德甚至尚德的本性,使人必然讲究德性,过一种德性生活。
第5题:
“欲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生理需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称为“人的自然属性”。
第6题:
A、品德
B、德性
C、操守
D、品性
第7题:
《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这两条途径是()。
第8题:
A、品质和特性
B、思想和言行
C、言论
D、行为举止
第9题:
《德育原理》讲究德性、培养德性,追求德性,是古今不可否认的社会实际,人的生活为什么要讲德性?社会为什么要关注德性,培养德性?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德性是()
第10题:
德性作为人的一种本性,必然会使人的生活成为一种含有德性化的生活——即以自主依据获得并操守的价值准则来为人处事,这种生活的本质就是善行善为,履行当履行的义务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