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是以下哪种思想的代表()。

题目

赫尔巴特是以下哪种思想的代表()。

  • A、传统教育
  • B、现代教育
  • C、要素教育
  • D、终身教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分别写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拉伊、杜威的1-2种代表性著作,并简单介绍其思想.


正确答案: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本著作中,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分为:绪论、教育的一般目的、兴趣之多方面(教学)、品格之道德力量(德育)四个部分.他从迎合德国反动贵族阶级利益的伦理学出发,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他以心理学为基础,规定了教学步骤:明了、联合、系统、方法;他强调了教学的教育作用(3)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曾一度风行世界,对许多国家的教育起了很大的影响. (3)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拉伊的实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学,他认为每一种生物都是按照:“感受——整理——表现(或表达)”这一公式来活动的.他把这一公式应用到教育过程中来,主张学生的学习,首先是通过观察,获得印象,构成知觉(感受);其次是把所获得的印象和知觉进行加工(整理);最后付诸于行动(表现).他特别重视“表现”这一步,认为学校应该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学生的阅读、讲话、写作、体验、绘画、唱歌、舞蹈、戏剧等活动的表现上.他严厉批评旧的经院式的教学仅仅集中在学生的感受方面,而轻视学生的加工整理方面,忽略学生的表现方面.实验教育学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教育,无疑是教育学的一个进步.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却是错误的. (4)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他的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经验主义的色彩.

第2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现代教育的代表。( )


正确答案:×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第3题:

谈谈你对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认识


正确答案:

(1)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管理、教学和德育。在管理部分,他提出了纪律问题,认为纪律的本质就是约束儿童的意志。管理本身并不是教育,而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赫尔巴特的德育论主要是论述五种道德观念的培养问题,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是五种永恒不变的观念,即内在自由、完善、善意、法权和正义。
(2)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在教育史上起了积极作用。他首先阐明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要求以心理学作为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他毕生致力于把放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伟大尝试,开辟了教学论发展的新道路。
(3)赫尔巴特提出了多方面兴趣的概念以及教学必须培植多方面兴趣的要求。他认为多
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他把人的兴趣分为经验的、思辨的、审美的、同情的、社会的、宗教的六种,认为课程的设置要适应多方面的兴趣。他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的”学科,包括历史、文学和语言文字等;二是“科学的”学科,即各种自然学科及数学等,提出了下一个比较广泛的课程系统。
(4)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的理论。他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观念的运动。他队为教学过程可分为两个基本环节:“专心”和“审思”。所谓“专心”,就是深入钻研学习材料,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的事物,学生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所谓“审思”就是指深入理解和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相互联合形成统一的东西。由此就形成了教学的四个阶段: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联想——联系新知识跟旧知识;系统——作概忙结论;方法——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
(5)赫尔巴特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揭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原理。他强调教学的牧育性,把向学生传授知识看作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根本途径,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赫尔巴特揭示了这一原理,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了。
(6)赫尔巴特强调了教学中系统化和直观的观念形成的价值和必要性。他在重视古典教
学的同时。也重视自然科学的教育意义。
但是,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是一种闭门读书的教学理论,其教学是一和从观念到观念的教学,甚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宰作用,忽视儿童在教育中狗地位,不引导儿童活动;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儿童能力的培养。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等许多国家都以他的教育
理论为依据,形成所谓“传统教育”。这种教育重视课程教学制度、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建设,其特点是按照逻辑顺序组织教材,分科教学,系统传授各种基本文化知识,注重强制性的纪律和教师的权威作用。

 

第4题: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是赫尔巴特.()


正确答案:×
×【解析】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

第5题: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材中心、__________中心和课堂中心。


正确答案:
教师

第6题:

试论述赫尔巴特的教学思想。


正确答案:

第7题:

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A. 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 杜威和赫尔巴特

C. 赫尔巴特和杜威

D. 夸美纽斯和杜威


正确答案:C
赫尔巴特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特点。而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他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即社会等。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

第8题:

谈谈你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的认识。


正确答案:

第9题:

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普通教育学》

第10题:

论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教学阶段论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于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教师适宜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而在讲解之后,立即让一些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这常常是适用的方法。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1日观念结合起来,这是统觉的初级阶段。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专心”。“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因为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机会去尝试作出偶然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对他来说恰恰是最轻而易举的,最不费力气的,同时可以获得机会去改变这种联想,使之多样化,并按他自己的方式掌握已学过的东西。”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是统觉的继续。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审思”状,而这种审思可以使学生“看到许多事物的关系”,“把每个个别事物看成是这种关系的一个成分,并处在恰当的位置上”。教师要采用“连贯的陈述方法”,要“通过突出主要思想使学生感觉到系统知识的优点,并通过较大的完整性增加知识的总量”。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审思”,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2)教育性教学在西方教育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并论证了“教育性教学”的思想,把教学作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在赫尔巴特看来,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道德教育之所以离不开教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的培养离不开知识。“愚蠢的人不可能是有德行的。”所以,要通过教学传授知识,形成各种道德观念,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养成各种品德。(3)训育赫尔巴特关于训育的概念是:“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换言之,训育是辅助教学进行教育工作的,它要陶冶儿童的“道德性格”,并在儿童身上培养一种有利于教学的心理状态。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一是限制,即要求儿童遵守规则。二是赞许(奖励)。“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三是责备。儿童、少年与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需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四是惩罚。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仅对德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对世界其他许多国家的教育也有较大影响。20世纪初,它曾借道日本传人中国,对当时中国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实践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第一次世界发展后,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等的兴起,赫尔巴特教育思潮及赫尔巴特学派的影响逐渐衰落。但在赫尔巴特学派运动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他们认为五段教学法对任何学科都普遍适用,结果导致了严重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和知识的传授,而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正是这些不足,导致了后来现代教育思想家们对其的批判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