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

题目

试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3)对教育的启示。

第2题: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可以说是关于认知结构的_理论。


参考答案:发展

第3题:

如何认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3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理论,描述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顺序。
(1)感知运动阶段。O~2岁的儿童的认知水平正处于感知运动的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他们逐渐能够把自己与物体分开,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此时儿童开始学习并能够运用符号对事物进行表征,发展出了某些代表性的系统。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还是不成熟的.其典型的特点就是自我中心性或不“守恒”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可以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
(4)形式运算阶段。到儿童11、12岁以后,就进入到了形式运算阶段,这是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该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和完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得到了发展心理学家的普遍认可,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4题:

试述皮亚杰与杜威的儿童发展理论对比。


答案:
解析:
(一)相同点皮亚杰和杜威都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鼓励儿童探索和发现。两人都在阐述影响儿童发展的相关因素的关系中,即遗传和环境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强调儿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1)相互作用论的典型代表是皮亚杰,在皮亚杰看来,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自我调节作用。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首先,成熟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为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可能性。其次是环境。鉴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认知的来源,因此环境是影响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是自我调节,也就是平衡的过程,这是皮亚杰对影响认知发展因素的一个独到看法。他认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外来刺激,通过自身的适应机制,机体的平衡状态不断打破又不断重建,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他认为遗传和环境两者的关系并非各占若干比例或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换而言之,交互作用论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成熟(含遗传)、环境(含教育)和人这个主体三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生的作用的大小有赖于环境的变化和主体的特性,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和主体的制约。(2)杜威认为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他认为经验是一种行为、涵盖认知、情感、意志等理性、非理性的因素。经验成为儿童各方面发展和生长的载体,在经验过程中,儿童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形成能力、养成品德。而且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探究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受环境的塑造,还存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的改造。经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不存在终极目的的发展过程,因此教育就是个人的经验的不断生长。(二)不同点(1)杜威的教育理论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轻视系统知识的传授。相对来说,皮亚杰倾向反对死记硬背的学习知识。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他提出平衡的两个基本过程是同化和顺应,新的知识只有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被吸收、同化。因此,教育的目标并不在于简单增加知识量,而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于推动学生的认知发展,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理解,新知识就很难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2)杜威从教育学的角度划分儿童的教育发展过程;重视儿童的生活和经验:杜威研究了教学中人的思维过程,提出“思维五步说”:置疑、提问、假设、推断、验证,由此教学采取“暗示、经验、假设、整理、验证”五个步骤,并主张打破分科和班级,主张按专题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单元教学方法。皮亚杰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重视儿童的认知和机能,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进行了分期,提出了著名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图式,他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只有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才可能出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智力的塑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遵循智力发展的阶段来设计课程。教学既不应该滞后于儿童的发展阶段,也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阶段去拔苗助长。

第5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以主体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即认知结构的性质为依据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运动手段反映外界刺激,协调并适应外界环境,其智力活动处于感知运动水平。这个阶段的儿童形成了客体永久性,对自我和他人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思维不可逆,自我中心,还未掌握守恒概念,泛灵论。(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N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认识到守恒概念,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念稳定性,进入逻辑思维的阶段。守恒是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其智力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第6题:

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是( )提出的。 A.格赛尔 B.华生 C.班杜拉 D.皮亚杰


正确答案:D
D【解析】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创立了著名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识论。

第7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哪个发展阶段,请试述该阶段的认知特点。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重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皮亚杰认为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只能从单维进行思维,比如将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入矮而宽的杯子和高而窄的杯子中,让4岁或5岁的儿童来判断两个杯子中的水是否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水多,因为他们只考虑了高度,忽略了宽度;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多,因为他们只考虑了宽度而忽略了高度。
(2)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改变人的思维方向,使之回到起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不能这样思维。例如,问一个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他回答:“小明。”但反过来问:“小明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3)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例如,皮亚杰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玩具娃娃置于另一边,要儿童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6岁或7岁以下的儿童描述的景色和自己看到的相同。

第8题:

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认知发展理论:①认知发展的实质与原因。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智力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亦非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②认知发展机制。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结构是图式。图式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有助于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并可能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机能包括适应和组织。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对环境中信息进行整合,吸收到图式中去的过程是同化。环境中刺激导致图式调整或重构的过程是顺应。将发展中的图式进行整合是组织。③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成熟:有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为儿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提供了生理基础。物理环境:个体从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尤其从对物体发出的动作中获得经验。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阻碍认知发展。平衡化:指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其目标是要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④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具有其独特的结构。儿童思维发展依次经过感知运动阶段(o~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17岁)。 (2)对教学工作的启示:①教学应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以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为基础。②这种理论是活动教学法。皮亚杰认为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认知发展’因此他提出活动教学法。③认知冲突法。在适应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要促进儿童向下一个认知发展阶段发展。④加强儿童与同伴的交往。虽然皮亚杰更为强调活动的重要性,他也不否定与同伴交往的作用,因为同伴交往可帮助儿童去自我中心。

第10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


答案:
解析:
皮亚杰心理学不但为思维心理学提供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而且在教育实践上也具有重大意义。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了解幼儿智力、思维的结构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从而采取适当措施来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行为能力的发展。首先皮亚杰把教师视为知识的“促进器”,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和激励幼儿;其次教育必须按照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特点进行工作;再次教育不但要使幼儿掌握知识,更要发展幼儿的智力。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广泛采用实验室、手工房、虚拟现实以及多媒体、超媒体等教育技术。在幼儿集体工作、学习的时候,进行同学互教活动。通过这些手段,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