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

题目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和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生于1905年,于1931年获得哈弗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在哈弗大学任教。1968年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美国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得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的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就是行为修正理论。斯金纳所倡导的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定小横渡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负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等。

第2题: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论提出在教学过程中使用( )的方法。


答案:程序教学,
解析:
提示:请参考答案,输入的答案要和答案显示,有“,”“《》” ”“ 一模一样才会显示正确。

第3题:

教师资格考试简答题: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2)强化的程式:强化的程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即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度对一种反应施加强化。不同的强化程式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模式。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4)消退: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1分)
(5)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第4题:

根据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下面属于二级强化物的是

A.食物
B.保暖衣物
C.水
D.娱乐活动

答案:D
解析:
强化物可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两类。一级强化物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是指因与一级强化物反复联合而获得强化性质的中性刺激。二级强化物可分为社会强化物(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状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

第5题:

简述斯金纳根据强化进程的安排,对强化的分类及其含义。


答案:
解析:
斯金纳根据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将强化分为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连续强化是指每次反应之后都得到强化.间隔强化是间隔一定时间或比例才给予强化.间隔强化又分为固定比率(定比)强化和变化比率(变比)强化、固定时间(定时)强化和变化时间(变时)强化。固定比率强化是指间隔一定的次数给予强化,如计件工资。变化比率强化是指每两次强化之间间隔的反应次数是变化不定的,如买彩票中奖。固定时间强化是指间隔一定的时间给予强化,如计时工资。变化时间强化是指强化之间间隔的时间是变化的,如随堂测验。斯金纳经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使用连续式强化虽然习得速度快,但消退速度也快。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然后是固定比率强化,最后是变化比率强化。这样形成的行为相当稳定,也难以消退。

第6题:

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正确答案: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斯金纳认为,影响操作性行为反应概率的因素主要有:①积极强化,如教师对孩子听话给予奖励;②消极强化;③无强化;④惩罚。

    由上述可见,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其目的都在于增加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建立操作性行为的有效手段。而无强化和惩罚,其目的均在于减少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因而是消除操作性行为的重要手段。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反应概率上的变化,把强化看成是增加反应概率的唯一手段。

第7题: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对教育的启发。


答案:
解析:
斯金纳通过迷箱研究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之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应注意:
(1)教新任务时,要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后果紧跟着行为出现比延缓出现要有效得多;
(2)任务的早期阶段应对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都进行强化,随着学习的进行,应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
(3)不要一开始就要求做到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总之,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的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因为惩罚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但不能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做和应该做什么。

第8题:

试根据斯金纳的理论,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正确答案:

(1)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2)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3)负强化与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第9题:

试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并举例说明如何应用该原理来培养和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答案:
解析:
(1)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①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由有机体自发产生的。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个体主动地进行这些操作以达到对环境的有效适应。②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一种操作出现后,随之紧跟强化刺激,则该操作发主的概率就会增加;已经通过条件强化了的操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的发生概率就会逐渐降低,甚至完全消失。强化是增加反应概率的手段。③强化的性质与作用:强化有正强化(给予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无论是正强化或负强化’都能增加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而任何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是强化物。通过对强化物的控制,有机体不仅可以学会做什么、不做什么,而且可以学会在什么时候去做、什么时候不做。(2)举例说明如何塑造儿童的良好行为。

第10题:

据斯金纳的操作控制理论,以下哪些属于激励工具?()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惩罚
  • D、诋毁

正确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