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年期人格发展和自我发展予以系统论述的是().

题目

对青年期人格发展和自我发展予以系统论述的是().

  • A、认知发展理论
  • B、社会学习理论
  •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D、自我同一性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正确答案: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
(1)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表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第2题:

埃里克森对弗洛伊德人格发展阶段论的超越是( )。

A.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

B.引入社会文化因素

C.重视童年经验

D.把人格发展推演到人的一生

E.否定了潜意识


正确答案:ABD
解析:埃里克森对弗洛伊德的超越主要体现在:加深了人们对“自我”的理解;扩展和细化了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揭示出隐含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社会维度;把发展的概念扩展至人的整个生命,覆盖了从婴儿到老年期的整个发展阶段;探索了文化、社会和历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自我发展的影响。

第3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和冲突,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或解决的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4分)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个体的一生,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l8个月左右)。这个阶段所包含的矛盾就是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其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1分)
第二阶段,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一4岁)。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1分)
第三阶段,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主动性,克服内疚感。(1分)
第四阶段,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1分)
第五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人格发展的任务就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1分)
第六阶段,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亲密对孤独,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1分)
第七阶段,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充沛感对颓废感,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充沛感。(1分)
第八阶段,达到完善的阶段(50岁以后)。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完善对绝望,其人格发展的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1分)
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要始终给予学生有关其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教师要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切不可简单地将其当作“孩子”来看待,不要在其同伴或其他有关人员面前贬低或轻视他们。(3分)

第4题:

论述埃里克逊的自我发展观。


正确答案:1)埃里克逊的人格形成与发展理论也可以被理解为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理论。
2)埃里克逊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继续到人的一生,其发展要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核心问题,解决了特殊问题,自我意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这样螺旋式地循环往复,一直到老。如果前一阶段核心问题未解决,就会影响到下阶段自我意识的顺利发展,从而发生社会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
3)分为八个阶段:
一、婴儿期,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二、童年期,从18个月到三四岁,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
三、学前期,从四到五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四、学龄初期,从六岁到十一二岁,获得勤奋感避免自卑感。
五、青春期,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初高中时期,亦即青少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自我意识的确定与自我角色的形成,主要是获得同一感而克服同一性混乱。
六、成年早期,从十八岁到三十岁,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七、成年期,亦即中年期与壮年期。是成家立业的阶段,是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
八、成熟期,亦即老年期,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

第5题:

()对青年期人格发展和自我发展进行了系统论述。

  • A、认知发展理论
  • B、社会学习理论
  • 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 D、自我同一性理论

正确答案:D

第6题:

论述早期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人格发展受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人格特点,逆境也可磨炼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2)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3)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对于正常人来说,随年龄的增长、心理的成熟,童年的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其效果不会永久不衰。

第7题:

下列关于成人中期的人格发展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自我发展处于从众水平
B.性别角色进入整合阶段
C.对生活的评价具有现实性
D.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日益关注

答案:A
解析:
成年中期对自己的A心世界日益关注,进入整合时期,自我调节功能渐趋成熟,所以自我发展不再处于从众水平。

第8题:

论述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第9题:

论述在埃里克森的同一性理论中,青年期必须兼顾哪些方面,才能确保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正确答案: 青年期的自我同一性必须在以下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1)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如急躁,拖拉等)。
(2)自我肯定对冷漠无情(如缺乏信心)。
(3)角色实验对消极同一性(如不能认识自己,或出现一种超人感)。
(4)成就感预期对工作瘫痪(如对成就不抱希望)。
(5)性别同一性对性别混乱(如疏远异性或性生活随便)。
(6)领导的极化对权威混乱(如盲目反上、盲目服从)。
(7)思想的极化对观念混乱(如我们通常讲的信仰危机)。

第10题:

强调游戏可以降低焦虑和达成愿望的补偿性满足,而且把游戏的这种作用与人格发展联系起来,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