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事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由于人的知觉具有()。
第1题: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两种说法都揭示了真理具有主观性。( )
第2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第4题:
儒家对于人类认识可能性的理想是()。
第5题:
人们对于同一对象的认识_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根源是
A.先天的
B.后天的
C.主观的
D.客观的
第6题:
人所知觉到的是整个的事物;对整体的知觉不等于个别感觉的总和;人能够自动化地把刺激组成整体是由于刺激本身的一些内在特性所决定。这是行为主义对知觉组织方式的描述。()
第7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12分)
第8题:
A、我们在知觉对象时是有选择的
B、相似的事物,我们,往往是组合在一起知觉。
C、我们对知觉的目标通常是孤立地看。
D、运动、声音大的、颜色鲜艳的我们容易知觉到。
E、由于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由于环境发生改变,我们仍可以知觉为同一对象
第9题:
第10题:
由于各人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这是由自然美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