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题目

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中投掷动作属于周期型动作。

A

B



第2题:

简述学前儿童智育
1.学前儿童智育:
按照学前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以增进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培养认识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发展智力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2.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
(1)从社会发展价值看,智育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
(2)从个体发展价值看,智育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
(3)从智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看,智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
3.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4.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1)引导学前儿童获得生活中简单易懂的知识,形成对事物的初步概念;
(2)发展幼儿智力;
(3)培养正确运动感官的能力;
(4)发展语言交往能力;
(5)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
(6)培养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7)培养学前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原则:
(1)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的引导与学前儿童的探索相结合;
(3)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

第3题:

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正确答案:儿童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从上至下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总是沿着把头一朝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顺序发展,由近及远儿童动作发展从身体中部开始,越接近驱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如上肢动作的发展顺序是:肩头和上臂一肘、腕、手一手指,由粗到细即由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发展到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如儿童手的动作发展由无目的地到“抓”,发展到有目的地“抓”,进一步又发展到由拇指、食指合作的拿”,这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一下充成不了那么多的神经协调,虽然细节上有差别, 但是总是上就是这个情况,一般越早的能够完成上面的那些步骤的孩于生长发育是比较快得,智力也一般比高。

第4题:

儿童动作的发育有()。

  • A、头尾发展规律
  • B、远近发展规律
  • C、枢纽发展规律
  • D、成熟学习规律
  • E、整体性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B

第5题:

学前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 A、从上至下
  • B、从头至尾
  • C、从四周到中心
  • D、从精细动作到粗大动作

正确答案:A,B

第6题:

学前儿童最先发展的动作是()

A移位动作

B上肢动作

C下肢动作

D躯干动作


B

第7题:

学前儿童基本动作中投掷动作属于周期型动作。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学前儿童动作发育规律是什么?
学前儿童体能的发展是促进其身体各系统正常发育的基础,其动作发育遵循一定规律:
①由上之下或由头至尾;
②由近到远;
③由不协调到协调,由泛化到集中;
④由粗动作到精细动作;
⑤先会正向动作,后有反面动作:如先会抓东西,后才能放下东西;先会向前走,然后才会向后退等。

第9题:

简述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规律。


正确答案: 儿童左右概念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第二阶段:(7—9岁):初步地、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
第三阶段:(9—11岁):能比较灵活地、概括地掌握左右概念。

第10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顺序。这种发展方向和顺势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