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题目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政府和内阁是一个概念。

A

B



第2题:

下列哪种制度是英国首创的()

  • A、地产制
  • B、信托制
  • C、责任内阁制
  • D、陪审制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简述内阁制的特点?


参考答案:(1)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是以国家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内阁首相或总理是国家实际权力中心。(3)内阁是国家的决策中心。(4)政府或内阁不向国家元首负责,但必须向议会负责,接受议员的质询,解释政府的政策和决定。

第4题: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法律依据是()

  • A、宪法性惯例
  • B、国民参政法
  • C、摄政法
  • D、退位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内阁制的创始国是英国。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英国议会内阁制下两党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两党的尝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竞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由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2)两党采取集中制,表现在每次的重要投票中,所有该党议员必须按本党的决定进行投票,在政党组织结构上,中央与地方组织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纽带,其活动具有连续性。

第7题:

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的特点?


正确答案:第一,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
第二,两党采取集中制原则。

第8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特点。


参考答案:

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度的形成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
1696年威廉三世接受桑德兰伯爵建议,任命辉格党人组成清一色的辉格党人内阁,1698年托利党人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议会多数党,威廉三世就解散辉格党内阁,任命托利党人组阁。这样,威廉三世开创了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人组阁的先河。
第二阶段责任内阁制原则初步形成。
1701年《王位继承法》中关于国王命令须经相关大臣副署才能生效的规定,为责任内阁制奠定了宪法基础,著名国务活动家罗伯特•沃尔波(1676—1745)的政治才干又加速了内阁制原则的形成。
第三阶段是议会改革后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从此,议会至上原则得到完全确立,首相任免权由国王移到议会下院,责任内阁得到完善,并形成若干新的原则:首相取代国王主持内阁会议和政府工作,国王不再出席内阁会议;国王须任命下议院多数党领袖为首相;内阁成员从下议院多数党中产生,内阁凭借议会信任行使权力;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对政府行为集体负责,内阁政府在议会大选失败后须立即辞职。
特点:
(1)国家元首是世袭君主,但没有实权,他发布的行政命令须经有关的内阁部长副署才能生效。国王必须任命议会中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内阁政府。
(2)英国内阁权力很大,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核心,领导政府工作。
(3)内阁与议会互相牵制,内阁有权提出政府议案,指导议会立法;议会有倒阁权,内阁必须向议会负责,而且一般是实行集体负责,内阁阁员与首相共进退。内阁须取得议会信任,否则,内阁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由新选出的议会决定内阁去向。
(4)英国内阁与议会关系比较和谐。原因是内阁政府与议会多数党一致,于是有人称英国是两权分立的国家。


第9题:

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内阁是国家的最高管理机关,由议会平民院多数党组成,国王任命平民院多数党领袖为内阁首相,首相提出阁员名单,由国王批准;
(2)内阁定期向平民院报告工作,集体对平民院负责,并受平民院的监督;
(3)内阁必须取得平民院多数议员的信任,如果平民院多数议员对内阁的重大政策方针不予支持,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请求国王解散平民院重新选举;若新选出的平民院对内阁仍不信任,则内阁必须全体辞职,另行组阁。

第10题:

简述民国初期袁世凯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


正确答案: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袁世凯命军警保卫国会,又派便衣军警称“公民团”,包围会场。议员投票3次,直到宣布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后,“公民团”才撤走。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取消国会。
袁世凯统治集团炮制的约法。1914年3月,政治会议召开约法会议。5月1日,袁世凯公布约法会议制定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约法扩大了总统权力,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撤销国务院,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以国务卿为首脑。徐世昌为首任国务卿。根据约法,成立立法机关参政院,袁世凯任命的参政达70多人。他们多为清朝遗老和袁的亲信,也有进步党的梁启超等。
1914年参政院制定的选举总统的方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连选连任无限制;总统任期满时,若“政治上有必要”,不必改选,即可连任;总统继任人由总统推荐,被推荐者无限制。袁世凯破坏了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中国只剩下“民国”空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