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题目

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这些规定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A、充足的资金
  • B、自由劳动力
  • C、广阔的市场
  • D、先进的技术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俄国废除农奴制和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的不同点是:()

A.黑人和农奴得到人身自由

B.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黑人和农奴得到解放的方式有别


参考答案:D

第2题:

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主人:“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
  • D、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正确答案:B

第3题: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

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参考答案:B

第4题:

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甲同学说:此举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加快了国家近代化步伐;乙同学说:此举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他们辩论的主题是()

  • A、俄国废除农奴制
  • B、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 C、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
  • D、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
  • B、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 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 D、废除了沙皇封建专制制度

正确答案:D

第6题:

1959年,中央政府在西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旧西藏()制,从此,中国的土地上不再有农奴和农奴制度。

  • A、封建地主
  • B、封建宗教
  • C、封建专政
  • D、封建农奴

正确答案:D

第7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正确答案: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第8题:

材料: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材料是俄国历史上哪次改革?


参考答案:

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第9题: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其理由是()

  • A、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
  • B、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 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 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讲授“俄国废除农奴制”内容时的一个教学活动片段:师:俄国1861年改革的内容是什么7改革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形成一致观点:(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师:关于这次改革的影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人认为“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你们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学生热烈讨论)师: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评价一个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第一种观点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第二种观点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经过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那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学生讨论回答)师: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俄国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问题: (1)指出该案例中出现的问题。 (2)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建议。


正确答案: (1)在讲授“俄国废除农奴制”内容时,其教学难点是正确认识俄国1861年改革的作用和影响。在该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时,提示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学生只是就观点说观点,并没有依据具体史实来阐述这一结论,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和应有的教学效果。
(2)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这次改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俄国所具备的特殊条件,即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文化艺术成果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俄国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俄国内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积累、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民族愿望等,则是这种变革最终发生并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和条件。从这种角度去理解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就会有一个较为宽阔的视野,学生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理解,尽管这种改革不如革命彻底、迅速,但它同样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同时,也应当注意到,正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变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无法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迅速、全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其历史的消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