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

题目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毛泽东。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如何科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A、这种探索是积极而有成效的
  • B、这种探索是艰难而曲折的
  • C、这种探索是积极而有成效的,但又是艰难而曲折的

正确答案:C

第3题: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理论贡献的主要方面。


答案:
解析:
理论贡献的主要有三方面:1.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3.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第4题: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始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依据的最基本国情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民主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

第6题: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两次探索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各自主要成果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正确答案:成果:第一次探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革命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两次探索都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说明中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两次探索都遇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但中共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第7题: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两次探索有何异同点?


正确答案:相同点:
①都曾照搬苏联经验,走了弯路;
②左的错误都曾造成过重大损失;
③都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④都跟杰出领导人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⑷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

第8题: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第9题:

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
第一、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第二、社会主义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还需一个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个过程的时间很长,任务也很艰巨。
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探索。他提出要把“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强调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他要求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他指出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他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他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他强调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并强调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的探索。他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他强调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的革命接班人”的问题。
关于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探索。他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所以,已故历史学家胡绳曾经指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抗拒来自国外的强大影响和强大压力,从而发动并且坚持进行这种探索。所以毛泽东作为这种探索的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应当用最浓的笔墨记载在史册上。”
(2)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他的后半生,领导党和人民抵御来自国外的威胁和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探索。这些重要的历史功绩和探索的首创精神,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他在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了大的弯路,这是应该引为沉痛教训的。
全面评价毛泽东的一生,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是永远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