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不善外夷者,外夷治之”

题目

材料(一)“不善外夷者,外夷治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引自《海国图志》) 材料(二)“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引自《劝学篇》)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引自《新青年》)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派的观点?()

  • A、保守派
  • B、洋务派
  • C、保皇派
  • D、革命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内诸夏而外夷狄,对应于三世的哪一世?()

  • A、衰乱世
  • B、升平世
  • C、太平世
  • D、所见世

正确答案:B

第2题: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支撑这种心态的经济基础是()

  • A、商品经济
  • B、农业经济
  • C、自然经济
  • D、闭关锁国

正确答案:C

第3题: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在( )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C.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D.洪仁讦的《资政新篇》

答案:A
解析:
本題既要考查考生文言文的基本功,又是考查考生提炼题意的能力,考生要从题干中得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再联系基本史实得出正确答案。

第4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耕经济
  • B、限制工商业发展
  • C、维护封建统治
  • D、防范“外夷”入侵

正确答案:C

第5题:

“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 ②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 ③明朝前期严格禁止所有的对外贸易 ④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B

第6题:

明宣宗实录》中写道:“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正确答案:B

第7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 B、限制工商业发展
  • C、保护农耕经济
  • D、防范“外夷”入侵

正确答案:A

第8题:

春秋公羊学曾经是汉王朝的官方学说,但是东汉时期逐渐走向繁琐,而且推崇谶纬,后来逐渐被治学扎实的《左传》取代。以下不属于公羊经义的有()。

  • A、天子一爵
  • B、王者至尊无敌,天子无亲迎之礼
  • C、定、哀之间治近太平
  • D、内中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

正确答案:B

第9题: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耕经济
  • B、维护封建统治
  • C、限制工商业发展
  • D、防范“外夷”入侵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 A、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 C、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