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是怎么样爆发的?经过怎样?历史意义是什么?

题目

“五四”运动是怎么样爆发的?经过怎样?历史意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 。


正确答案:B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2题:

《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1、《新青年》分为三人阶段来分析它:
(1、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
(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第3题:

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参考答案: 1919年5月4日。

第4题:

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第5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与导火线:(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而导致中国外交受挫的关键点:山东问题。
经过:五四运动共两个阶段,5月4日到六月3日式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阶段,一北京学生为代表,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一学生罢课为主要斗争方式结果大批学生背被捕。
第二阶段是在6月3号到28号,以上海的工人为主力,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相结合,结果是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北洋政府罢免了亲日派曹汝霖和陆宗祥职务。
(3)五四运动的意义: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6题: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五四爱国运动“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表现: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历史时代——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也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群众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革命前途——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

第7题:

五四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其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成了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出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中日“二十丁条”等正义要求,但遭到拒绝。会议竟然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代表提出抗议,但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这样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立即激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感慨。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齐集天安门举行示威。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运动是在申国民族灾难空前深重,各种矛盾交织激化的条件下,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条件下爆发的。
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第8题:

“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A. 1910年

B. 1920年

C. 1921年

D. 1919年


正确答案:D

第9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步壮大起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第10题:

“八一南昌起义”是怎么样爆发的?主要领导人有哪些?经过怎么样?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蒋介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的统治。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大众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比以前更加厉害。它疯狂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高举起武装革命的大旗,又继续战斗了。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挻、刘伯承等领导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北伐军三万多人,在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起义军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三个师。南昌城头飘扬起革命的红旗。8月5日,起义军按原计划退出南昌,向广东进发,准备占领广州,重新发展革命。结果,在广东东部遭到敌人优势兵烽的围攻而失败。起义军一部分由朱德、陈毅同志率领,转移到湖南南部。
南昌起义,向国民党打响了第一枪,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它实际行动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给国民党新军阀的屠杀政策以有力的回击,极大地鼓舞了革命人民的斗志。它标志着我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八一”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光荣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