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八议”的内容。

题目

简述“八议”的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唐律》最主要的内容是五议、八刑、十恶。()


参考答案:错误。其最主要的内容是五刑、八议、十恶。

第2题:

何为八议?具体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八议”是由《周礼·秋官·桐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指示:“功臣之子,法应人议”。“八议”从魏律开始正式载入律典,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代相沿至明清律。
所谓“八议”,即“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第3题:

两汉时期,“八议”成为刑律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中的“八议”。


正确答案: “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第5题:

“八辟”是根据西周时期八议制度,“议其所犯”,上奏皇帝裁夺或减或免除刑罚,以下不属于这八种身份的是()。

  • A、议亲
  • B、议故
  • C、议功
  • D、议才

正确答案:D

第6题:

曹魏时期,“八议”成为刑律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正确

第7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八议”与“官当”制度。


正确答案: (1)魏明帝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
(2)“官当”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罪的特权制度。它正式出现在《北魏律》与《陈律》中,表明当时封建特权法有进一步发展。

第8题:

下列对于“八议”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有:( )

A.“议亲”(皇帝的亲信)

B.“议贤”(有传统贤淑德行的贵妇人)

C.“议功”(有大战功的军人)

D.“议宾”(为朝廷进贡的外国人)


正确答案:ABCD
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发展。曹魏时期“八议”正式入律,形成了“八议”之制。自曹魏以后,“八议”遂成为历代封建法律的重要内容。“八议”是指:议亲(皇帝亲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议功(有大功勋)、议贵(贵族官僚)、议勤(为朝廷勤劳服务)、议宾(前代皇室宗亲)。此后,“八议”成为各代刑律的重要内容。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BCD项。

第9题:

简述“八议”制度。


正确答案:“八议”最初源于西周时期的“八辟”,自三国时期正式写入魏律后,一直是后代封建法典中一项基本的重要制度。此后历代相沿,至《大清律例》。唐律对此予以确认,在具有总则性质的《名例律》中作了更加全面而详细的规定。
“八议”者除犯“十恶”罪以外的死刑,司法机关不能直接审理,必须先将其犯罪事实及应享受的特权的理由奏请皇帝,由皇帝交朝臣“集议”后,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一般均可免除死罪;若犯流以下的罪,则可直接减一等处罚。但是,犯“十恶”者不得适用“八议”的规定。根据《唐律疏议·名例》中“八议”条的注疏,享有这一特权的人包括:
议亲,皇帝的亲属。
议故,皇帝的故旧。
议贤,封建德行高尚,其言论行动可作为法则者。
议能,能整顿军旅,治理内政,为皇帝出谋划策,师范人伦者。
议功,对封建朝廷尽忠效力,建立大功勋的人。
议贵,指三品以上高级官员及爵一品者。
议勤,指高级文武官员中恪尽职守,专心致志办理公务的人。
议宾,指国宾,前朝皇帝的后代。
这一制度是为庇护统治集团成员除“十恶”以外的犯罪而规定的。

第10题:

下列属于“八议”的内容有()。

  • A、“议亲”
  • B、“议贤”
  • C、“议功”
  • D、“议勤

正确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