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儒家音乐美学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第1题:
简述儒家音乐美学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孔子:
1、音乐的审美标准:尽善尽美;
2、崇雅贬郑;
3、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
孟子:
1、认为无论圣人还是凡人,对音乐都有共同的美感;
2、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用来表现人的喜乐之情的;
3、提倡“与民同乐”,这样才能达到人和、政和,才能“王天下”。
荀子:
1、音乐所呈现出的音响必须“中”、“和”而不“淫”;
2、抨击墨子的“非乐”思想,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
3、提出“中和”的审美标准,反对“夷俗邪音”、“郑卫之音”等淫声,进一步发展了前人的“中和”思想。
第2题:
简述道家音乐美学及其观点。
老子:提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他认为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正是有声之乐的本源。
庄子:
1、批判儒家礼乐思想,音乐要以自然、自由为美,而礼乐束缚了人的自然本性;
2、推崇自然之乐,提出“人籁、地籁、天籁”的概念;
3、倡导适兴之乐,他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第3题:
儒家的音乐哲学,音乐美学最主要的代表作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
代表作为《乐记》,汉刘向编撰,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
一,就音乐的产生,提出“物动心感”的命题,即“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二,系统论述了儒家的礼乐思想。提出所谓“乐统同,礼辨异”。
第4题:
简述资产阶级财政学说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第5题:
古希腊时期哪些人讨论了音乐美学的基本问题?他们最基本的音乐美学观点是什么?
赫拉克利特论述了音乐的辩证自然属性,他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从弦长比例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音乐和谐的物理学原理。他认为音乐是个小宇宙,与天体运行时发出的和谐相一致。还认为数的比例是判断音乐是否和谐的标准。
柏拉图和其弟子亚里士多德论述了音乐的道德和影响作用。柏拉图认为“最好的音乐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音乐应该“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的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亚里斯多德认为音乐有三种目的:“教育、消遣和精神需要”。他认为音乐的美对人的心灵、性格的完善有显著影响。
第6题:
简述墨家音乐美学。
墨子:音乐对于王道、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音乐无法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困难,而且增加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7题:
简述音乐美学理论。
我国音乐美学有着悠久历史,是世界上音乐美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由奴隶社会急剧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各个阶级的代表人物,各持不同见解,对社会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了空前激烈的论争,围绕着怎样看待音乐的本质、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教育作用等根本性问题进行了辨论。墨家学派提出了“非乐”、“兼爱”的理论,主张不要音乐;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其“道法自然”为出发点,提出了清淡、虚无主义的音乐美学观点——“大音希声”,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儒家学派对待音乐的态度比较积极,从孔子到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把音乐当作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第8题:
简述青主的音乐美学观点?
五四运动时期一个著名的音乐美学家,他的音乐美学论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两本,提出了音乐是“上界的语言”的概念,青主借用西方表现主义理论,其基本意思是为了提倡“高尚的艺术”,在特定时代条件下具有一种被称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他的终极目标是追求艺术的“尽真,尽善,尽美”。
第9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著作是《乐论》。
第10题:
简述自然法学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