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公共权力分化的表现、原因及意义?

题目

试述公共权力分化的表现、原因及意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述公共权力伦理蜕变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危害?


正确答案: (1)原因:
1.人性根源
2.权力运行机制不完善
(公共权力授于失范a,以任命制为主b,选任过程缺乏公开;公共权力运行的人格化特征;公共权力运行缺乏规范;公共权力激励和惩罚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公共权力监督不力)
(2)表现形式:
权力运用(行使范围过广、行使范围过小、手段不正当)、权力腐败(经济腐败、政治腐败a立法b执法)
(3)危害:阻碍了经济发展、危害了国家政权的巩固、败坏了社会风气。

第2题:

试述司法权力地方化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正确答案: 1)中国共产党各级政法委员会对司法权的领导:地方各级政法委的职责、实现形式及对公检法功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各级地方党委能够决定法院、检察院重要人事任免。
2)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权的分享:事实上的权利分享者。表现在:通过人事任免权间接分享、监督司法机关的工作。
3)地方行政机关对司法权的分享:法院、检察院在国家机构体系的地位低于其宪法地位;其经费、人员工资、机构编制等均有地方行政机构统一管理,本身不独立,两院工作极易受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干预,司法权事实上被分享。

第3题:

试述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


参考答案:

原因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与此同时,按垦田面积征收的地税和按贫富等级征收的户税逐渐重要起来。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制度非常混乱。赋税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基本精神:1、财政原则,“量出以制入”,即政府先预算财政支出规模,然后再据以确定全国应征赋税总额,再摊派到各地征收。2、课税主体,不分主户、客户,一律按现居住地的户口登记簿为准纳税,对于不定居的商人按定居商人的标准纳税。3、课税客体及课税原则,即一律依据贫富和拥有的土地、资产的多少来纳税,原来享有蠲免赋役特权的官僚、贵族、僧道户等也不例外。4、对租庸杂徭的处置及纳税期限,“将租庸杂徭都并入两税,“今后除两税外,辄率一钱以枉法论”。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完纳时间不得超过六月,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5、计税依据,“以贫富为差”、“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即新税制中户税仍以资产多少为标准定出各户的等级,地税以779的垦田数为标准,各州按旧有数额分摊于各地。6、计税手段和纳税物品,即以货币计税,实际征收时再折纳实物。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三分制:上供、送使、留州。
历史意义:1、财政原则:有利于限制赋外加赋的发生;2、课税客体:开始了以资产为课税客体的历史,扩大了纳税面,体现了税负均平、税收普及原则;3、计税手段:开创了以货币计税的先例,使全国有了统一的计税标准;4、税收征管:简化了税制和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5、财政权益分配:加强了中央控制财政的权力。
局限性1、财政原则,量出制入,直接导致政府支出规模扩张和摊派;2、货币计税、折征实物,使纳税人的负担不稳定;3、税率和课征标准,配赋不均;4、两税之外,法外加征。


第4题: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权力意志的表现。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试述心室顺应性下降常见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引起心室顺应性下降常见的原因有:心肌肥大引起的室壁增厚、心肌炎、水肿、纤维化及间质增生等。心室顺应性下降的临床意义:由于心室顺应性下降,心室的扩张充盈受到限制,导致心排血量减少;由于心室压力-容积(P-V)曲线左移,当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扩大时,左室舒张末期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肺静脉压随之上升,从而出现肺淤血、肺水肿等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因此,心室顺应性下降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第6题:

试论美国总统权力扩张的表现及原因。


正确答案: (1)美国总统的权力是一个不断扩张的过程。美国总统权力扩张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2)美国总统权力扩张的表现:立法权方面有立法倡议权,更多地使用否决权、委任立法权;军事权方面,宣战媾和由总统决定;外交权方面,以行政协定代替国际条约,规避国会的批准权;决策权完全掌握在总统手中;议会的监督效力下降。
(3)美国总统权力扩张的原因与议会地位下降的原因是同样的。是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自身特点决定的。
(4)经济的垄断决定了政治上权力的集中,公民权力扩大的同时,行政权力扩大。这反映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与局限性。

第7题:

公共权力的分化


正确答案:是政府权力退出某些社会领域、收缩政府干预范围,减少干预程度,将一些管理职能交由非政府组织或社会承担的过程。

第8题:

试述唐中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基本精神及意义。


参考答案:第一,两税法的原因是:
1、均田制的瓦解,使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户籍的紊乱,人口失实,赋役制度遭到破坏;
3、租庸调制本身存在的弊端;
4、安史之乱引起的财政困难日益严重;
5、户税、地税的发展,为两税法的实施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二,两税法的基本精神是:
1、确定了“量出以制入”的财政原则。
2、确定了课税主体和课税依据。
3、确定了课税原则,即“人中无丁,以贫富为差”。
4、确定了计税手段,实行“定税计钱,折钱纳物”
5、确定纳税期限,实行夏、秋两次征收。
6、将旧有租庸杂徭并入两税征收。
7、确定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原则,实行三分制,即划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个份额。
第三,两税法的历史意义
1、“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
2、两税法最大变化是正式否定了以身丁为本的赋役制度,而以资产作为课税的依据。
3、开创以货币计税的先例。
4、简化税制及征收手续,减少了税收成本。
5、租庸杂徭悉省。

第9题:

试述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正确答案: ①社会存在商品生产,除了社会分工这个一般条件外,还有以下原因:
A.社会主义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
B.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也存在商品关系。
C.除了占主体地位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外,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因而还存在其他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经济。
②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才能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满足人民需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以,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第10题:

试述产生归因偏差的表现及原因。


正确答案: 一、常见的归因偏差主要表现在:
1、将成功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当行为者的行为获得赞赏、受到表彰、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时,行为者倾向于把这些归因于个体内在因素。比如个人的能力,个人的奋斗、努力,个人的品格,个人的素质,个人的智慧,个人的态度,个人的才华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等方面。
2、将失败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当行为者酌行为遭到反对,受到批评,出现失败、错误时,行为者倾向于把这些归因于客观外在因素造成的。比如环境恶劣、条件太差、机遇不好、外界干扰、他人不配合等方面。
二、产生归因偏差的原因之所以出现归因偏差,是因为行为者通过这种归因在交往对象面前能提高自己的声望,证明自己的能力、实力,显示自己的才华,维护自尊,彰显个人品格和魅力等,以优化行为者的人际交往环境,强化行为者在人际交往中的权威。或通过外在因素的归因为自己的过错、失误、失败开脱责任;为了在交往对象面前保全自己的面子;为了不伤害自尊心;不受交往对象的轻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