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三种施肥法。

题目

简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三种施肥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前促”施肥法,其特点是将肥料全部施于水稻生长前期,多采用重施基肥,早施攻蘖肥的方式。一般基肥占70-80%,.以增穗作为栽培的主攻目标时多采用此种施肥法;
(2)前促、中控、后补施肥法其最大特点是强调中期限氮和后期补氮。这种施肥法对品种生育期长和施肥水平高的地方,特别是分蘖穗占比重大的杂交稻,多采用此种方法。基、蘖肥占80-90%;
(3)前稳、中促、后保施肥法。其特点是减少前期的施肥量,在此基础上,中期重施穗肥,后期适当施用粒肥。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群体的成穗率和塑造高光效的质量群体。一般基、蘖肥占总肥量的]50-60%,穗、粒肥占40-5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应用


正确答案:在引种上的应用(1)根据纬度分布引种低纬度地区(北纬26度以南)籼粳稻均可以在本地区内互引,中纬度南部地区(北纬26-32度)可以引种各地区的早、中稻和晚稻早熟籼粳稻。中纬度北部地区(北纬32-40度)可以引种各地区的早粳和中粳稻。高纬度地区(北纬40-50度)只能引种各地区的早粳稻。(2)根据水稻物候学规律引种A、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或不能抽穗,宜引用比较早熟的品种;B、北稻南移,宜引比较迟熟的品种;C、平原品种引到高原,生育期延长,宜引用比较早熟的品种;D、高原品种引到平原,宜引用比较迟熟的品种;E、纬度和海拔相同或相近的东西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较小,容易成功。3)根据杂交稻物候期引种杂交稻物候期与纬度、高度相关显著,例如汕优6号,纬度每增加1度,播种至出穗期天数增加1.55天,海拔每增高100米,出穗期天数增加3.43天。在栽培上的应用在耕作制度改革、品种搭配、季节安排、栽培措施方面,都要求以水稻品种的光温特性为依据。例如:对一年二熟或三熟、多熟的耕作制度,轮作、套作或混作的种植方式,都要求按照作物种类、水稻品种的熟期,“两性一期”的特性来考虑适宜搭配比率,以达到稳产高产的要求。在育种上的应用利用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而进行短日处理,可以促进出穗,加速繁殖世代,缩短育种年限。例如,根据水稻品种从播种到出穗期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预测亲本生育期,分期播种,使亲本花期相遇,以便进行杂交育种。可以根据选种目标对发育特性的要求选择亲本。(1)水稻品种的发育特性(2)水稻生育期的决定(3)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特性的应用(4)根据纬度分布引种(5)根据水稻物候学规律引种(6)根据杂交稻物候期引种

第2题:

打孔施肥法是乔木常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简述水稻的施肥技术。


参考答案:1)施足基肥:3~5年施一次农家肥,磷钾全部作基肥,氮肥的50%~60%作基肥。
2)早施分蘖肥:可促进地位分蘖的发生,增穗作用明显。分蘖肥第一次在返青后,用量占氮肥总量的20%,第二次占氮肥总量的10%。
3)巧施穗粒肥:后期施氮占氮肥总量的10%以内

第4题:

水稻如何合理施肥?


正确答案: 一般每生产稻谷和稻草各500公斤,需吸收纯氮6.7~15.8公斤;纯磷3.9~8.1公斤;纯钾9.6~26.7公斤。水稻是需氮素较多的肥料,对氮的吸收是从返青后开始逐渐增加的,分蘖盛期达到需肥高峰期,为促进早生快发,提高有效分蘖力,应早施重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水稻追肥的原则是少吃多餐,即追施分蘖肥和穗粒肥,分蘖肥的追施时间是在插秧后7—10天,每公顷追施硫酸铵230公斤左右,抽穗前进入8—10叶期,幼穗开始分化,开始追施穗肥,穗肥可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3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左右,促进穗、枝梗、一次颖花数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数,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露尖时施用其余穗肥;后期还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成熟度和千粒重。

第5题:

简述马铃薯的需肥规律是什么?生产上如何进行马铃薯的测土施肥?


正确答案:对于马铃薯,在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2.5~3kg,磷0.5~1.5kg,钾6~6.5kg。马铃薯测土配方施肥主要根据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供肥能力)、马铃薯的需肥规律、预期的产量目标及肥料利用率等4方面因素决定。首先必须测定出土壤的养分含量,一般按照对角线或者棋盘格取样,取样时去掉表土,大约20cm耕层的深度,最少取五点(根据地块大小),取回样后混匀,采用4分法分离,最后取2斤左右即可,自然干燥后送到权威部门测检;其次,根据测土结果结合产量目标、肥料利用率,计算出所需要的需肥量。
此次赵光农场春耕生产方案中马铃薯的N、P、K施肥比例为N12P15K5,P肥最多,钾肥最少,明显与马铃薯需肥规律相违背。建议进行测土后重新调整施肥量。

第6题:

()水稻田在水耙后,作迎嫁肥,把肥料施于地表水面上。

  • A、表层施肥法
  • B、中层施肥法
  • C、深层施肥法
  • D、全层施肥法

正确答案:A

第7题:

甘薯是耐瘠薄的作物,生产上可以少施肥或不施肥。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在我国目前生产上比较先进的施肥技术有( )。

A.经验施肥

B.平衡施肥

C.测土施肥

D.随机施肥


正确答案:BC

第9题:

简述水稻施肥时期、施肥比例、施肥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施肥比例
常规施肥N:P:K=2:1:1.2;高产地号施肥N:P:K=2:1:1.5~1.8。
(2)肥料种类
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三大肥为主,严禁使用复合肥、复混肥等,生物肥和调节剂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3)施肥时期和方法
①基肥氮肥总量的40%,磷肥100%,钾肥50~6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层施入或和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
②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层施入,余20%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即6月5日前第一次蘖肥施完,6月10日第二次蘖肥施完,最晚不超过6月12日。
③调解肥(接力肥)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哪黄施哪。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10%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由40%调整为50%。
④穗肥高产栽培的地块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氮肥总量的20%,钾肥总量的40-5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褪淡、底叶有枯萎、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拔节黄褪淡施肥,有病先防病后施肥,底叶枯黄、干尖先壮根后施肥,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
⑤叶面追肥秧田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1.5叶期、插秧期(插前三带)追肥。本田结合防病叶面追肥2~3次,前期以氨基酸类含氮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

第10题:

水稻施肥一次性施肥模式


正确答案: 采用高氮型复合肥,每亩施用35-40公斤,可翻地与旋耕时分次施肥或一次性全部施入土壤,水稻移栽后,为了缓苗,建议追施尿素或硫铵7-10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