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题目

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样方法可用于估算某些动物的种群密度
B.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C.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D.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衰退型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对于不活动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可用样方法估算该种动物的种群密度,A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B错误。K值是环境允许动物生存的最大容纳量,迁人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C错误。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的种群属于增长型,D错误。

第2题:

种群是栖息在同一地域中()组成的复合体。

  • A、同种个体
  • B、异种个体
  • C、同种群体
  • D、异种群体

正确答案:A

第3题:

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种群是占有一定地域(空间)的一群同种个体的自然组合。在自然界中种内个体是互相依赖彼此制约的统一整体。同一种群内的成员栖于共同的生态环境内并分享同一食物来源,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彼此间可以进行繁殖并产出有生殖力的后代。
种群的基本特征有:
(1)种群内个体的空间分布主要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聚群分布,以聚群分布为绝大多数。
(2)种群的年龄结构可根据年龄锥体来判断,分为增长着的种群稳定的种群和衰老的种群。
(3)出生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一种群所产生后代个体的平均数。繁殖力是物种历史上所形成的一种适应性,还受食物降雨等环境条件的限制。
(4)死亡率,死亡率是单位时间内各群内的个体死亡的平均数,它与气候、食物条件、疾病及栖息环境恶化等因素有关。
(5)种群的存活曲线描述一动物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存活状态特征的曲线称存活曲线,有凸型,对角线型和凹型3种,以对角线型最为常见。

第4题:

种群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大体分3类:
(1)种群密度和空间格局。
(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natality)、死亡率(mortality)、迁入和迁出率。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分布和种群增长率等。

第5题:

心理诊断的目标是()

  • A、寻求人类的共同心理特征与规律
  • B、研究某些心理特征在人群中分布情况
  • C、研究各种群体心理特征与规律
  • D、探求个体心理特征并找到它在群体分布中的位置及与常模的距离

正确答案:D

第6题:

可用于鱼类种群鉴定的分节特征和体型特征有哪些?


正确答案: 种群形态学鉴定的分节特征:脊椎骨(脊椎骨数、躯椎数和尾椎数)、鳞片(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棱鳞数)、鳍条、幽门垂数、鳃耙数、鳃盖条数、鳔支管数、鳞相和耳石轮纹数。
种群鉴定的体型特征:主要是测量鱼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平均数和平均数误差。通常所求的体型长度比值有:全长/体长,体长/头长,体长/体高,头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另外,根据可能存在的体型特征差异,还可测量上颌长、眼后头长、眼径、背鳍基长、背鳍后长、肛长、胸鳍长、腹鳍长等,并计算各种比值。

第7题:

种群的群体特征由哪些参数构成?


正确答案: (一)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生产、孵化、出芽、分裂等)。
最大出生率或生理出生率、实际出生率
2、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死亡的个体数。
最低死亡率、实际死亡率
(二)迁入和迁出
出生和迁入使种群的数量增加;死亡和迁出使种群的数量减少。
迁入和迁出即扩散有助于基因交流,防止近亲繁殖。
(三)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群的年龄结构:不同年龄组在种群内所占比例或配置情况(年龄锥体),即种群内各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
测定种群(特别是优势种)的年龄结构,可分析它的自然动态,预测未来。
年龄结构是种群及其所在群落动态趋势的主要指标。
种群性比
性比:种群中雄性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比对种群配偶关系及繁殖潜力有很大的影响。
种群的雌雄比例:一雌一雄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第一性比:受精卵雌雄比,受精卵♂/♀大致1:1。
第二性比:幼体到个体成熟时的雌雄比。
第三性比:充分成熟时的性比。
(四)种群存活率
种群存活率常以存活曲线表示。
存活曲线以对数形式表示在每一生活阶段存活个体的比率。
基本类型
Ι型(凸型):哺乳动物、人、许多一年生植物。
Π型(直线型):鸟类、多年生一次结实植物。
Ⅲ型(凹型):低等动物、产卵鱼类、真菌等。
中间类型:大多数居于Ι和Π型。

第8题:

心理诊断的目标是()

A.研究各种群体心理特征与规律

B.寻求人类共同心理特征与规律

C.探求个体心理特征并找到个体在群体中的分布位置

D.研究某些心理特征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参考答案:C

第9题:

种群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种群的基本特征包括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均匀型、随机型、成群型分布)、种群数量特征(种群大小、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迁入和迁出)、种群的遗传特征及邻接效应方面。

第10题:

什么是种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什么?种群有哪些数量特征?其生态学意义或作用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种群:一定时空范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称之为种群,种群的动态研究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②种群与个体的关系:从个体到种群不是简单相加,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整体,是质的飞跃。种群由个体组成,个体依赖于种群。
③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越多、密度越高,种群就越大,种群对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也就越大。种群的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的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同时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
④种群的意义: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从进化论的观点看,种群是一个演化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