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磷的主要来源及其调控?

题目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磷的主要来源及其调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湖泊、水库中浮游生物摄取的氮、磷来源途径


参考答案:氮的来源主要有:1.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态氮,可为生物体的固氮菌直接吸收利用,是淡水体的重要氮源之一。2.农业排水,由于农用化肥量大、面广,是湖泊水体的最主要氮源。3.工业废水。4.生活污水及废弃物。
磷的来源主要有:1.磷属于地质类元素,通过地球化学的淋溶、侵蚀作用,进入水体,其过程很慢,2.湖泊中人工养鱼所投入的饵料中,含有较高的磷,是磷的主要来源之一。3.生活污水4.农业排水。

第2题:

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输出途径有哪些?如何提高农业的氮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态系统的氮流失?


正确答案: 农业生态系统氮的输入输出途径包括有: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氮素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土壤亚系统,在土壤中经各种转化和移动过程后,又不同程度地离开土壤亚系统,形成了土壤--生物--大气--水体紧密联系的氮素循环。
(1)土壤和生物之间氮素循环;
(2)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氮素循环;
(3)土壤与水体之间氮素循环。
输入土壤的氮素主要包括生物固氮、施用的化学氮肥和有机肥料、降水和干沉降、灌溉水以及种子和种蓄等带入的氮量。从土壤输出的氮素除了随收获物移出的胆量以外,还有通过各种气态与液态方式或途径损失的氮量。
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提高氮素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1)作物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或堆沤还田;
(2)畜禽粪便直接还田或堆沤还田;
(3)利用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制造沼气,再将“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物质综合利用到农业生产中; (4)构建种植业和养殖业复合体系,实现生态系统中的氮素物质的循环利用,例如,猪-沼-果模式、猪-沼-鱼模式、鸭稻共作模式等。

第3题:

论述磷循环的过程、主要特点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正确答案:
(1)过程:①磷循环起源于岩石风化,终止于水中的沉积。
②贮存于岩石中的磷通过人工开采和自然风化后,被植物吸收,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生物小循环;其中部分生物排泄物及残体所携带的磷离开生物小循环,进入环境。
③同时,环境中的磷也通过地表径流携带,进入江河、海洋、进行地质大循环。
(2)磷的主要贮存库是岩石圈;循环速度慢、时间长;是典型的沉积型循环。
(3)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
①当磷被大量开采和使用时,贮存于岩石圈中的磷被大量释放出来,进入土壤和水体,导致磷在水体和土壤中的过多积累。
②同时,同于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磷肥,而植物对土壤中的磷利用率低,停留在土壤中的磷一部分随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磷的富集。
③水体中过量的磷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贡献者,导致赤潮发生和蓝藻大暴发等。

第4题: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控制,主要为:()

  • A、直接调控、间接调控
  • B、环境调控、生物调控
  • C、自然调控、人工调控
  • D、输入输出调控、结构调控

正确答案:C

第5题:

论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意义。


正确答案:配用不同的化肥,使养分之间的比例协调,相互增进肥效,有利作物丰产。

第6题:

图7为1992年我国近海主要海域污染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由该图可知我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是__________。
(2)造成我国近海石油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无机磷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海中无机磷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
(4)图中无机氮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这些无机氮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
(5)海洋中氮、磷含量过高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无机氮(2)工业污水排放、海运事故溢油
(3)海口湾人们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工业含磷污水和化肥
(4)杭州湾农业化肥和工业污水
(5)引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随着这些浮游生物的大量死亡,水中氧气被大量消耗,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应试指导】由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洼地,来自陆地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最终都汇集到海洋;还有海上的油井和船舶排放的废水以及泄漏的石油;大气污染物通过气流运行到海洋上空随雨水降落等,都会造成海洋污染,特别是靠近工业发达的水域,水污染最为严重。海水中无机氮含量偏高的原因:一是来自工业排放的污水,二是来自农业施用化肥后产生的径流。海水中无机磷含量偏高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使用舍磷较高的洗涤剂、工业排放含磷污水、农业施用化肥和农药等。

第7题: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人工调控途径。农业生态系统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人工调控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加强系统投入,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加强系统输出的目的。
经营者的直接调控包括:
(1)生境调控
(2)输入输出调控
(3)农业生物调控
(4)系统结构调控

第8题:

试论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意义。


参考答案:配用不同的化肥,使养分之间的比例协调,相互增进肥效,有利作物丰产。

第9题:

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正确答案:人工辅助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量来源。是指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所投入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力、畜力、燃料、电力、机械、化肥、农药、饲料等。它的投入可以大大强化和辅助生态系统中生物对太阳光能的固定、转化和流动。

第10题:

论述农业生态系统中能流的调控途径?


正确答案: 能流生产作为物质生产的内涵,其在系统中的流量、流速、和系统中有较高能流转化功能的组分结构以及减少系统能流损失是决定系统物质生产力并将进一步影响人类实现即定目标的重要方面,故农业生态系统能流调控的途径应围绕4个方面做文章。
(1)扩源,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提高对太阳光能的捕获量,将尽可能多的太阳光能固定转化为初级生产者体内的化学潜能。
(2)强库,加强库的存储能和强化库的转化效率,以保证有较大的生物能产出,可以从生物体本外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
(3)截流,通过各种渠道将能量尽量地截流在农业生态系统之内,扩大流通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化学辅助能的过分依赖。
(4)减耗,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无谓损失,发展节能、节水、节地、降耗的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