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题目

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时空结构特征;
(2)物质循环功能;
(3)生态位理论;
(4)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理论的运用;
(5)生态场理论的开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措施规划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整地规划:整地分为全面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2.造林方式、方法规划:规划造林方式、方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选用哪一种造林方式、方法,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繁殖特性,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
3.造林密度规划:造林密度应依据林种、树种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合理规划。一般防护林密度应大于用材林,速生树种密度应小于慢生树种,干旱地区密度可较小一些。
4.幼林管理规划:幼林管理规划主要包括幼林抚育、造林灌溉、防止鸟兽害、补植树种等,其中主要是幼林抚育。

第2题:

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2)生物之间链索式的相互制约原理;
(3)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4)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
(5)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第3题:

简述生态农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参考答案:(1)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2)生物之间链索式的相互制约原理;( 3)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4)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 5)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

第4题:

生态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适合性原则生态工程的目的和用途要适应实际需要,应能解决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中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而需优化技术组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2)高效益原则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活动,生态工程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率及效益与功能,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将生态环境保护融于产业工程及有关生产之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经济效益高低决定其命运。
(3)生态学原则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则;
②生物种群优化与和谐原则;
③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与生态经济原则。

第5题: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什么叫生态农业,其特点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特点:
A.目标不同(收获更多农产品)
B.受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
C.结构和稳定性不同
D.调控因素不同(人力、自然力)
E.开放性不同(较其他生态系统大)
F.管理体制不同
G.生产效益高
生态农业是指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在总结和吸取了各种农业实践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特点:多样性、综合性、生产高效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理论基础:
①生物和环境的协调进化原理
②生物之间链锁式的互相制约原理
③能量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的再生原理
④结构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性原理
⑤生态效应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理

第6题:

建设工程监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所依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自建设项目管理学,还充分考虑了FIDIC合同条件对工程师作为独立、公正的第三方的要求及其对承建单位严格、细致的监督和检查。

第7题:

生态规划理论基础有哪些?


正确答案: 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

第8题: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是什么?


正确答案: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生态伦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以人类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友好相处、共存共荣。工程是人类以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将基础科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应用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人工产品或技术活动的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当代工程师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承担起保护自然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其生态伦理观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是人类道德建设的新境界。
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有绿色低碳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应提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
(2)有科技创新意识,用新科技新技术来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的,不能因为利益而去破坏这种平衡;
(4)能预测评估有关科学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并对民众进行科学教育;
(5)能够权衡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决断项目内容和研究目标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以及存在的风险。

第9题:

生态工程理论基础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


正确答案: (1)时空结构特性;
(2)物质循环功能;
(3)生态位理论;
(4)种群之间相互关系理论的运用;
(5)生态场理论的开拓。

第10题:

生态规划的含义是什么?其理论基础有哪些,具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辨别、模拟和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规划。
生态规划的理论是:
(1)整体优化理论;
(2)趋适开拓原理;
(3)协调共生原理;
(4)区域分异理论;
(5)生态平衡原理;
(6)高效和谐原理;
(7)可持续发展理论。
生态规划具有以下特点和科学内涵: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
(4)高效、和谐、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