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重心的转移演变中,如何看各汽车工业大国的汽车工业发展?

题目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重心的转移演变中,如何看各汽车工业大国的汽车工业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KD对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作用。


正确答案: (1)KD使依靠进口散件组装的小型汽车企业和引进技术后消化慢、产量小、市场占有率不高的产品有可能因为税率的提高而无利可图,逐渐退出这个行业。
(2)加大新进入者的销售成本。新进入者要想进入中国汽车制造业,必须建立零部件配套体系,这不仅需要巨额投入,而且需要一定的时间。
(3)延缓国产新车的退出步伐。因为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在从海外引进新产品之初,往往会从进口成本将明显增加,不得不放慢国产新车的推出步伐,尤其是那些“与海外同步上市”的产品。
(4)对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北汽等大型汽车企业集团来说,KD组装将加快合作伙伴转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凭借强大的生产组织与开发能力,完善自己从制造到零部件采购的综合能力,为摆脱对于海外汽车巨头的长期依赖提供了契机。

第2题: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第三个高潮的标志是()。

  • A、日本汽车工业的成功
  • B、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 C、德国汽车工业的成功
  • D、欧洲汽车工业的发展

正确答案:A

第3题:

重庆汽车工业取得了什么样的发展?


正确答案:
重庆汽车工业在50年代中期便率先制造出我国第一辆吉普车,并开始小批量生产卡车、无轨电车和小客车等。60年代,国家在重庆投资建设了重型汽车生产基地。70年代,重庆开始小批量生产军用重型越野车和组装中型货车。80年代以来,重庆汽车工业通过合资合作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摩托车、微型车、经济型轿车、轻型车、重型车等多品种发展的格局。1996年全市生产汽车12.42万辆,生产摩托车178.57万辆。汽车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占全市独立核算工业的30%,利税占40%,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来

第4题:

美国人福特在汽车工业发展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正确答案: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T形车。T形车可以说是将家庭轿车神话变为现实的第一种车型,是马车型汽车的典型代表。1913年,福特首先发明了汽车流水生产线,生产T型轿车.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汽车公司总产量的70%

第5题:

简述世界汽车工业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汽车生产全球化趋势。1980—1999年是全球化的初期,表现为全球汽车市场扩大,以及汽车生产基地向第二世界甚至第三世界的扩散。1999年以德国戴姆勒本茨公司兼并美国克莱斯勒公司为标志,人们普遍认为一场跨国界的汽车工业资产重组风潮开始了,通俗的说法叫作全球化。

第6题:

玻璃钢在汽车工业中发展前景如何?关键问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我国汽车工业应用玻璃钢材料近年来已有较快发展,但与国外汽车生产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美国应用量已达37%每辆,日本达9.6%每辆,并且是迅速上升的趋势,而我国汽车应用量还不足1%每辆,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我国玻璃钢工业材料和技术的落后,这一因素制约着应用范围的发展,这一问题已引起科研、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材料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玻璃钢在汽车工业中应用已越来越广阔,玻璃钢制品的优越性在某些使用条件下是金属制品无与伦比的,关键是我国玻璃钢应用在汽车工业,必须在材料、生产工艺方面迅速提高,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7题:

20世纪初,汽车工业首先在意大利的哪个城市开始发展?意大利汽车工业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是哪家?


正确答案:汽车工业首先在都灵开始发展;代表性的公司是菲亚特汽车公司

第8题:

我国汽车工业现在面临缺乏完整的轿车开发能力和自己的品牌的困境,零部件制造体系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与国外同类行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汽车工业在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落后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入世"后国门大开的情况下,仍然成为了中国本行业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认真研究。以下标题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


A. 汽车工业的主要问题
B. 如何应对汽车工业的"瓶颈"
C. WTO与中国的汽车工业
D. 汽车工业的喜人发展

答案:A
解析:
解题指导: 此文主要突出了我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故答案为A。

第9题: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复合材料的创新型发展。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在百余年的汽车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革


正确答案: (1)第一次变革: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了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从欧洲转向美国。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了T型车,并在1913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
(2)第二次变革:欧洲的汽车公司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车型,实现了汽车产品多样化。
(3)第三次变革:日本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形成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汽车。日本成为继美国、欧洲之后的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即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发生了由欧洲到日本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