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是()

题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原因是()

  • A、综合国力不能继续支持战争
  • B、德军防线挡不住英法联军的坦克、毒气等的攻击
  • C、对俄作战的失败导致了整个战争的失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巴黎和会上,日本要求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 )手中接管其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这一强权举动激起了中国广大爱国群众的强烈愤慨。 A.奥匈帝国 B.沙俄 C.奥斯曼帝国 D.德国


正确答案:D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收回战前德国侵占中国胶州1湾、胶济铁路和山东的一切权利。日本竟然要求和会同意把德国的侵华权益转移给日本,并得到英、法的支持,这一举动激怒了中国广大的爱国群众。故选D。

第2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无力支付战争赔款,因此法国占领了德国重要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法西斯专政首先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A、德国

B、意大利

C、日本

D、西班牙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一战后欧洲形成多极化的结构,随着德国的战败,形成()。

  • A、时间格局
  • B、维也纳格局
  • C、华盛顿体系
  • D、两极格局

正确答案:C

第5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后,国内和对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下列关于这些变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德国人下决心向英美学习,奋发图强
  • B、威廉皇帝被推翻
  • C、魏玛共和国同英美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对德国不利的条约
  • D、国内革命和凡尔赛条约让反犹情绪更加强烈

正确答案:A

第6题:

试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和斗争。


参考答案:

⑴列强在赔款问题上的分歧:
《凡尔赛和约》规定战后组织一个赔款委员会。由英法意比四国组成,法国代表担任主席。1920年7月,赔款委员会斯帕会议,规定了各国应得赔款数的比例。
1921年3月,伦敦会议,强迫德国接受协约国规定的赔偿时间表,德国拒绝,协约国决定对德国实行制裁。3月8日,出兵占领了莱茵河东岸的杜塞尔多夫、杜伊斯堡和鲁尔奥尔特。
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320亿美元)。德国抵制赔款——滥发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以财政破产为借口拒缴赔款。
1922年7月12日,德国要求延期交付已到期的1921年赔款额。法反对,英支持。法国希望获得最大限度的赔款,尽量削弱德国。英国担心德国经济因赔款崩溃而不利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德国的复兴有助于平衡法国;德国的衰落和工人运动兴起可能倒向苏俄。美国因战债而与赔款问题关联。英法准备以赔款来偿还战债。美国意图借赔款问题插手欧洲经济事务。向德国输入资本,可以使德国经济活跃起来,为德国履行赔款提供物质条件,有助于加强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渗透,和取得赔款问题主导权。
⑵鲁尔危机:
1923年1月9日,赔偿委员会确认德国蓄意违反履行赔偿的义务。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鲁尔。1月13日,德国政府宣布“消极抵抗”。1923年8月13日,斯特莱斯曼取代古诺任总理,决定寻求英美的支持,以对法国施加压力。9月26日,放弃“消极抵抗”。法国面临内外压力,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重新评估和处理赔款问题。
⑶《道威斯计划》:
1923年11月30日,赔款委员会设立由美、英、法、意、比五国代表参加的两个专家委员会。第一委员会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主持,研究稳定德国金融和平衡德国预算问题;第二委员会由英国财政专家麦克纳任主席,负责确定德国外流资金的数目和追回途径。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落在美英、尤其是美国手中。
1924年7月,伦敦会议批准“道威斯计划”。1924年9月1日,“道威斯计划”开始实行。1925年7月,法比军队撤出鲁尔。
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它减轻了德国的赔款义务,实际放弃了对德国蓄意不履行赔款义务时实行制裁的权利,并以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的方式变削弱德国的政策为复兴德国的方针。1924-1929年德国偿付85亿马克的赔款,获得约135亿的外国投资和借款。德国的恢复与发展,为它在政治上重新走进西方大国行列和进一步摆脱凡尔塞条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法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到沉重打击,英国的均势政策取得一定成功,美国则在经济上迅速向欧洲渗透,为政治上逐渐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预提供了前提条件。
⑷《杨格计划》:
1928年德国要求修改赔款计划:第一,德国根据《道威斯计划》一直偿付赔款,但协约国却仍坚持对德国的财政实施监督,德国政府反感;第二,德国解除了武装,并于1926年9月加入国联,同其它国家享有平等地位,但协约国仍在莱茵区维持驻军,德国企图以履行赔款为条件要求外国军队撤出;第三,德国借口经济困难希望减少1921年4月伦敦会议时确定的1320亿马克的总额。
1929年2月11日,由美、英、法、德、比、意、日等国专家组成的、以美国财政专家杨格为主席的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
1929年6月7日,《杨格计划》。德国坚持以协约国占领军撤出莱茵区为接受《杨格计划》的条件。协约国同意最迟于1930年6月30日前从莱茵兰撤军完毕,比《凡尔塞条约》规定的期限提前了4年6个月。1930年1月20日,“杨格计划”正式通过。
1930年6月,协约国军队全部撤出德国领土。德国结束了战后的半占领状态,为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创造了条件。美国则通过国际清算银行的操纵,扩大了对欧洲政治和经济事务的影响。
⑸胡佛《缓债宣言》与洛桑会议:
受经济大危机影响,1931年6月20日,兴登堡致电胡佛,声称无力还债。美国意识到,德国经济的衰退关系到欧洲政治经济的稳定和美国的投资安全,因此对实际上与战债密切相关的赔款问题必须给以重新考虑。
1931年6月20日,《缓债宣言》:从当年7月起“在一年期内延付一切各政府间债务、赔款和救济借款的本利”;重申德国赔款问题完全是一个欧洲问题,与美国无关;其它国家欠美国的债务不能取消。
英意同意。法国因英德赔款超过所付战债而反对。7月6日,美法协议:德国仍须支付无条件赔款;法国将所得无条件赔款借贷给德国铁路公司;德国缓付的赔款及其利息应自1933年起分10年偿还。1932年1月,德国宣布将无力也不会在任何条件下支付赔款,使赔款问题再度升级。1932年7月9日,《洛桑协定》:德国最后须缴付30亿马克,在缓付3年后,应于37年内全部付清,一部分作为国际基金,一部分付于美国。
与会各国还达成一个各国放弃赔款应以美国放弃战债为条件的“君子协定”。美国坚决反对勾销或减少战债。《洛桑协议》始终未获批准。德国从此停止支付赔款,协约各国也无意继续偿还战债。1932年10月,法国带头停止还债。英国在1933年偿还当年应付债款后也开始停止还债。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约翰逊法案》,禁止向未还清战债的国家提供贷款。
赔款问题最终在极有利于德国的情况下获得了解决。它使德国从此摆脱了《凡尔塞条约》的经济束缚,为纳粹党上台后发展军事工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7题: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家战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 )。

A.日本、意大利、德国

B.德国、意大利、日本

C.意大利、日本、德国

D.意大利、德国、日本


正确答案:D
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家中,意大利于1943年9月首先宣布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所以投降的先后顺序是意大利、德国、日本。本题选D。

第9题:

促使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德国所进行的()。

  • A、潜艇战
  • B、闪电战
  • C、坦克战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欧洲形成多极化的结构之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战败,形成的两级格局。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