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表现。

题目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主要表现。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四次学制改革中对基础教育所做的变革情况。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着重提出了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方针。它指出,为了解决我国落后的基础教育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必须实施关系民族素质提高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据实际情况,将全国划为三类地区,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明确了义务教育实施中社会、家庭和学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为了指导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简称为“两基”、“两全”、“两重”。并且认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而在1999年时,面对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因此,1999年6月,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战略思想,指出深化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但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使得巩固“普九”成果和完成贫困地区的“普九”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农村基础教育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为解决这些新问题,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此次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基础教育的作用,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在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上,对农村基础教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明确提出要完善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指导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2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改革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
解析:
(1)办园模式的改革 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2)幼儿教育理念的变革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幼儿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幼儿教育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首先是儿童观、儿童学习观和教育观的转变。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儿童看作被动的学习者,纵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它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看作有积极主动学习愿望的人,幼儿是能够在一定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的。
其次是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以往,教师的角色更偏向于定位为知识的传递者,全程参与和包办幼儿学习的全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3)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
受国外先进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和百家齐放的趋势。
(4)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

第3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战略沿革的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的沿革,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90年代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21世纪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实行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主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并且起到了积极的历史性作用。 (2)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城市发展战略,使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前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 目标,开创了由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带动各类经济区所形成的东部、中部、西部经济联动发展的局面。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战略。

第4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 1、注重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2、注重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3、注重城市化研究;4、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

第5题:

简述改革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分化的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改革以来,我国工人阶层的分化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1)因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化而引起的分化。
(2)因社会的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化而引起的分化。这种分化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第6题:

试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四次学制改革中,在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变革情况。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的是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即基础教育管理权属地方,省、市(地)、县、乡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决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中央各部门办的这类学校,地方也要予以协调和配合;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中央部门和地方办的高等学校,要优先满足主办部门和地方培养人才的需要,同时要发挥潜力,接受委托,为其他部门和单位培养学生,积极倡导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合办学。
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改革办学体制的目标。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传统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基础教育应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和管理本地区教育的权力以及统筹力度,形成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新体制。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为保证农村教育的发展比较具体地划分了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要承担的责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以及要求各级政府完善并落实中小学助学金制度,在基础教育体制改革上,这次改革对农村基础教育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明确提出要完善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第7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形势的演变。


正确答案: 1、从社会成员普遍贫困到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2、从以绝对贫困为主到以相对贫困为主
3、从农村贫困突出到城市贫困凸显
4、从区域性贫困到阶层性贫困
5、从社会分割性贫困到社会转型性贫困
6、从暂时性贫困到持续性贫困
7、从个体归因性贫困观到社会归因性贫困观

第8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加强和完善的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1)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2)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并增设了人大专门委员会3)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4)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5)改革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权,并设立乡镇人大主席团

第9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社团的发展。


正确答案: 体育社团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部分原有的单项运动协会转向实体化。
(2)一些全国性的群众体育的社会团体自上而下建立起来。
(3)全国各行业体协逐步建立起来。
(4)大量民间体育组织自发地建立起来。
(5)一些体育的周边社团异常活跃,吸引了一批体育界内外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

第10题: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这样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创新能力建设仍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电信,电机、电气装置、电能,测量,计算机技术以及药品五大领域的技术创新活跃,极大促进了行业发展。这表明,创新能够推动()

  • A、社会生产力发展
  • B、生产关系变革
  • C、社会制度变革
  • D、人类思维方式变革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