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车轮虫病的防治方法。

题目

简述车轮虫病的防治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车轮虫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A.白头白嘴,注意和细菌白头白嘴的区别。较大的车轮虫主要侵袭鱼得皮肤,并特别喜欢聚集在头部和嘴部,导致色素消退,发白(水中特别明显)。
B.跑马病
虫体寄生,导致大量鱼苗结队沿着池塘狂游,一般口腔充满粘液,嘴巴闭合困难,不摄食而引起死亡。
C.破坏鳃组织:
小型得车轮虫常常侵袭鳃,分布在鳃得缝隙里和边缘,导致影响鱼的呼吸技能下降。

第2题:

简述月季黑斑病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秋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并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有病枝条并销毁。休眠期喷洒2000倍五氯酚钠水溶液或1%硫酸铜溶液杀死病残体上的越冬菌源
(2)灌水最好采用滴灌、沟灌或沿盆边浇水,切忌喷灌。灌水时间最好是晴天的上午,以使叶片保持干燥。栽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使植株提高抗病性
(3)发病期间喷洒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1%等量式波尔多液。7-10天喷1次
(4)栽培抗病品种及选取用抗病砧木

第3题:

简述车轮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地理分布:全国各养殖地区特别似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各地区养殖场,在鱼苗养成下滑的地区往往发生严重的车轮虫病,使得鱼苗和鱼种大批死亡;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方,越冬鱼池往往发生这种病;面积小,水比较浅和放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的主要场所。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现,而以4~7月较为流行,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0~28℃
感染途径:车轮虫脱离寄主后,一般在水中生活1~2天,可以直接侵袭新的寄主,也能随水流传播。鱼类运输能把病原体从一个水体带到另外一个水体。有些车轮从不仅仅寄生在鱼体上面,还能寄生在蝌蚪和水生甲壳动物上,成为感染鱼类车轮从病的带虫者。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车轮虫病的流行情况。

正确答案: 地理分布:全国各养殖地区特别似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各地区养殖场,在鱼苗养成下滑的地区往往发生严重的车轮虫病,使得鱼苗和鱼种大批死亡;在气候比较温暖的地方,越冬鱼池往往发生这种病;面积小,水比较浅和放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最容易发生;水质一般比较脏,是车轮虫病的主要场所。
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现,而以4~7月较为流行,适宜的繁殖温度为20~28℃
感染途径:车轮虫脱离寄主后,一般在水中生活1~2天,可以直接侵袭新的寄主,也能随水流传播。鱼类运输能把病原体从一个水体带到另外一个水体。有些车轮从不仅仅寄生在鱼体上面,还能寄生在蝌蚪和水生甲壳动物上,成为感染鱼类车轮从病的带虫者。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简述水泥池半连续培养褶皱臂尾轮虫的方法。


正确答案: ①准备好培养池。分轮虫培养池和微藻培养池。
②培养微藻饵料。轮虫培养池和微藻培养池清洗、消毒、灌水和施肥,培养微藻。
③接种。当藻类饵料繁殖达到较高浓度时,接入轮虫。
④培养。控制环境条件,充气培养,补充投喂面包酵母。
⑤采收。培养4-5天后,轮虫密度超过100个/ml时,根据轮虫的繁殖率,每天采收水容量的1/5-1/3。并补充藻液入轮虫培养池补回采收的水量,继续投喂酵母,充气培养,又每天继续采收一部分。
⑥每次培养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天,最多达30天,最后全部采收,清池。

第6题:

简述中华颈蛭病(湖蛭病,颈蛭病)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A.生石灰清塘,杀灭虫体
B.2.5%盐水浸洗0.5~1小时,虫体脱落后用机械方法加以消灭

第7题:

简述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选育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10%NA3PO4浸种20-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或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可基本清除种表所沾有的TMV。
(3)加强栽培管理:
①适合播种,培育壮苗,苗龄适当。
②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性。发病初期用1%过磷酸钙或硝酸钾根外追肥,可减轻发病。
③避免人为传播。
④秋季深翻,避免与茄科蔬菜尤其是番茄连作。
(4)避蚜治蚜防病
(5)生物防治:弱毒株系N14,CMV卫星RNAS51、S52、S5141等。
(6)喷药防治:20%病毒灵、1.5%植病灵、20%病毒A、抗毒剂1号等。

第8题:

简述车轮虫病的病源。


正确答案:车轮虫属、小车轮虫属的种类,车轮般旋转而得名。
1)外部形态:如毡帽;
口面:身体隆起得一面
反口面:和口面相对一面
口带:口面有一条带状结构,逆时针方向作旋转环绕,两侧各长一行纤毛,直通胞口
胞口:与胞咽相连
齿体:由三部分组成:齿钩,椎部,齿棘。数量多少常常为分类依据
小车轮虫属于无齿棘
辐线环:在齿环外围
2)内部构造:
大核:不同种类不同形态,马蹄形,香肠形
小核:短柱形球形,处在大核一端外侧
后纤毛带:在辐线环周围边缘长带长短一律得纤毛
上缘纤毛,下缘纤毛:后纤毛带上面下面略短
缘膜:下缘纤毛有一细致的透明膜。后纤毛带和缘膜最为附着器

第9题:

简述隐鞭虫病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1)鱼种放养前用8ppm硫酸铜浸洗20~30分钟,或者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试剂(5:2)浸洗
2)鱼病流行季节,在食场上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剂挂袋
3)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试剂遍洒
4)1/500甲醛溶液浸洗2分钟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双穴吸虫病的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主要切断生活史
1)消灭鸥鸟,枪击
2)参照国外的方法:用网盖在鱼池,鱼箱上面,阻止鸥鸟吞食鱼
3)其他方法同血居吸虫
主要时杀灭螺类和在水中的毛蚴和尾蚴
A.0.7ppmCuCl2泼洒,杀椎实螺
B.草靶诱捕椎实螺
C.生石灰清塘,130-150斤/亩,1米深,杀卵、毛蚴、椎实螺
D.病鱼深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