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幼蟹的生态要求,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

题目

如何根据幼蟹的生态要求,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提高商品蟹运输的成活率?


正确答案:商品蟹的运输,主要抓住四个技术关键:
(1)严格分级捕出(或收购)的河蟹要根据质量区分等级,要求做到"四分开"。一是大小分开。要把各种规格的河蟹分开存放。如果大小混放,小蟹极易死亡。二是强弱分开。蟹壳蟹腿粗硬的蟹要与壳、腿不太硬的分开。前者往往膘肥体壮,生命力强,适于长途运输,销售价格高;后者相反,最好经暂养强化培育后,再行运输。三是健残分开。八足二螯齐全的蟹与附肢残缺的分开,有残缺和破损的蟹只适于当地销售或短途运输。四是肥瘦分开。壳厚肉壮,份量重,其生命力强,耐运输。分等级后,健壮肥大的河蟹,可以出口或长途运输,等级稍差一些的仅能短途运输或就近销售。
(2)搞好包装目前常用的包装工具有竹笼、竹筒、柳条筐、木桶、铅丝笼以及蒲包、草包等。通常普遍采用的是蟹筐、蟹笼包装。可先在竹筐(笼)内衬以浸湿的蒲包,再把河蟹一层层放入筐内。放置时,应使河蟹背部朝上,腹部向下,力求放平装满,加盖扎牢,使河蟹在筐内不能爬动,以减少体力消耗和防止受伤。
(3)及时运输包装完毕的蟹筐应抓紧时间运输。一般情况下,蟹筐内的河蟹3~5天以内死亡较少,超过5天死亡就逐日增多。因此一般均用机动车、船运输,出口河蟹均采用空运,以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成活率。
(4)加强途中管理运输前,应将装好蟹的蟹筐在水中浸泡一下,或用人工喷水方法使蟹筐和蟹的鳃腔内保持一定水分,以保证河蟹在运输途中始终处于潮湿的环境中。用汽车长途运输时,蟹筐上还要用湿蒲包或草包盖好。运输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雨淋,尤其要防止高温,因此通常以夜间运输为佳。运输途中要定期加水喷淋,一般经1~2天运输,商品蟹的成活率可达90%左右。有条件的可采用降温运输,使运输气温保持5~10℃,运输成活率可接近100%。装满蟹的蟹筐,在装卸时要注意轻拿轻放,切不可抛掷或挤压。

第2题:

为什么蟹苗必须培育成仔蟹,才能提高其养殖成活率?


正确答案:河蟹在蟹苗阶段有以下特点:
(1)个体小(一般每只仅3~7毫克),龙虾型,游动速度慢,不能挖穴,喜集群,逃避敌害生物的能力很差,极易被敌害生物吞食。据测定,一条白鲦鱼其肠内有34只蟹苗,一只癞蛤蟆其胃内有121只蟹苗。因此需要创造一个无敌害的生活环境,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2)取食能力低,食谱范围狭。蟹苗在自然水体中,主食水蚤、水虹蛔和一些水生植物(小浮萍等),这些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往往不能满足需要,因此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提供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才能提高其成活率。
(3)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低。蟹苗的适温范围为l5~30℃,最适水温为25±3.5℃。水温下降到12℃以下,就要冻死。对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差,降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5.37±0.85℃,升温骤变的安全范围为3.15±0.75℃。此外,它们对淡水也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因此也要求有专门的培育池,控制水质,提高其成活率。
(4)新陈代谢水平高,蟹苗生长快。一般3~7毫克/只的大眼幼体,经15~20天的培育,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体重达35~80毫克/只,增长了l0倍以上。其每克体重的耗氧率为1.068毫克/小时,比一龄蟹种大8.3倍,每小时每千克能需量为3.44千卡,比一龄蟹种大4.9倍。
综上所述,蟹苗新陈代谢水平高,生长快,需要摄食大量的高质量的饵料,但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对饵料的要求高。如果直接将它们放入湖泊、河道中,就好比将鱼苗直接放入天然水体一样,成活率极低(通常回捕率仅0.1%~5%)。因此必须创造一个无敌害的、水质良好、饵料适口充足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生长,提高成活率。仔蟹培育池就是为其创造这一生态环境而设立的专用培育池。

第3题:

河蟹的()在海水环境中生长发育。

  • A、蚤状幼体
  • B、大眼幼体
  • C、蟹满
  • D、幼蟹

正确答案:A

第4题:

如何运输幼蟹?


正确答案:幼蟹运输必须掌握低温(5~10℃)、通气、潮湿和防止幼蟹活动四个技术关键。具体方法是先将待运幼蟹放在竹编的蟹笼内(或可密封的网箱内),置于河流或湖泊的微流水中,经4~6小时吊养,待其肠道粪便排空后,再将幼蟹放入浸湿的蒲包内,蟹背向上,一般每蒲包装幼蟹15公斤左右,然后扎紧,放入大小相同的竹筐内即可运输。在气温5~10℃时运输,只要保持通气、潮湿的环境,24小时不必开包查看,运输成活率均达95%以上。

第5题:

常见三种经济价值较大的梭子蟹是三疣梭子蟹、红星梭子蟹、锯缘青蟹。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绒螯蟹属有4个种,即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狭额绒螯蟹。


正确答案:直额绒螯蟹

第7题:

如何制备幼蟹人工饲料?


正确答案:在幼蟹的饲养前期,为防止产生懒蟹,需用优质人工饵料促进其生长。配合饲料的配方为:
进口鱼粉25%骨粉3%
发酵血粉15%酵母粉2%
豆饼粉22%矿物添加剂2%
棉仁饼粉10%复合维生素0.1%
小麦麸11%脱壳素0.1%
玉米粉9.8%
该配合饲料的粘合剂为田菁粉或化学浆糊(CMC),加入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5%。
上述原料必须粉碎成细粉状,经40目矿筛筛出,用造粒机轧制成颗粒饲料,其粒径为2.5毫米,在水中可维持成形6小时。
家庭小规模生产可采用鲜杂鱼加食盐烧熟后去骨,搅拌成鱼糜,再加入麦粉(包括麸皮)拌匀,加适量水,用摇肉机或软颗粒饲料机轧成条状晒干备用。杂鱼、食盐、麦粉的比例为0.6:0.01:1。

第8题:

什么叫小绿蟹?小绿蟹能否作为蟹种继续饲养?


正确答案:所谓小绿蟹就是当年的。一龄幼蟹个体10~35克(每公斤30~100只)就达到性成熟,其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和绿蟹相似。如将小绿蟹放入池塘中,它们几乎不出现挖穴现象,也几乎不爬入水中,而是经常在堤埂上的防逃墙基部来回爬动,显得烦燥不安,在一些咸淡水水体中还会出现交配行为。
在长江流域,正常河蟹性腺第二年秋末冬初达到性成熟,于第三年春天开始络逐死亡。一般雌蟹寿命为24个月,雄蟹寿命为22个月。而小绿蟹当年秋末冬初达到性成熟,到春天3~5月即络逐死亡,雌蟹寿命仅12个月左右,雄蟹寿命仅10个月左右。因此,小绿蟹不能作为蟹种继续饲养。

第9题:

为什么需要有蟹种培育这一阶段?


正确答案:蟹种培育是指Ⅲ期仔蟹培育到年底或来年春天。这一阶段又称幼蟹阶段,在生产上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鱼种由夏花养成冬花或春花。幼蟹一般的出塘规格为5~20克/只,即50~200只/公斤。
在这一阶段,幼蟹蜕壳次数多(约为5次),个体生长快,Ⅲ期仔蟹体重为50毫克/只,蜕5次壳后,体重可达10克左有,增长了200倍。说明这一阶段新陈代谢水平高,需要充足的饵料。但幼蟹个体小,逃避敌害生物能力还较低,而且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十分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同样月龄的幼蟹个体可相差几十倍。它们往往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食,特别在幼蟹蜕壳后,极易被未蜕壳的幼蟹残杀,致使成活率大大下降。如直接将它们放入成蟹池,当年又无法上市,更易被成蟹残食。为提高其成活率,需要用专门的池塘,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点,提供其生长、蜕壳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饵料,培养成规格整齐、大小合适、成活率高的一龄蟹种。

第10题:

什么叫幼蟹?幼蟹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幼蟹即由Ⅲ期仔蟹饲养到年底或翌年春天的蟹种,一般的出池规格每公斤50~200只。
幼蟹外形与成蟹相似,其个体生长快,蜕壳次数多,新陈代谢水平高,要求水草丰富、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环境。幼蟹群体间个体生长差异十分显著,在自然条件下,同月龄的幼蟹,个体相差200倍。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容易因缺乏食物而自相残杀或因水域环境条件差,因积温过高,因营养过剩而造成性早熟,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下降。
在生产上这一阶段称为一龄蟹种培育,相当于夏花鱼种养成冬花或春花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