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在河蟹养殖中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

题目

克氏原螯虾在河蟹养殖中有什么危害?如何防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克氏原螯虾养殖时种苗选择以虾体淡红色,显透明为佳。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世界上个体最大的养殖淡水虾是()。

  • A、太湖白虾
  • B、日本沼虾
  • C、基围虾
  • D、罗氏沼虾

正确答案:D

第3题:

目前在我国淡水养殖业中的大型虾类品种是______。

A.太湖白虾

B.对虾

C.米虾

D.罗氏沼虾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试述河蟹养殖前期青苔的危害,成因和解决措施?


正确答案: 危害
主要为水肥偏瘦,水位浅,光照过强,引起青苔滋生,严重影响蟹摄食,并导致水草腐烂,水体恶化,药物杀灭效果不佳且影响水草
成因
前期水草(伊乐藻)生长过盛,肥水困难
前期螺蛳投放过多,引起水色清,透明度高
解决对策
前期肥水下苗,用腐熟的鸡粪挂袋或微生态制剂肥水
适当水位提高至40-50cm,减轻光照对池底的照射强度
螺蛳分3次投放,4、5、8月份投放,4月份投放1/4比例
人工捞除
药物处理:30%漂白粉局部施洒青苔密生处;螯合铜0.6ppm晴天上午用喷雾机直对青苔喷洒。用药杀灭青苔后24h要求换水或增氧,防止缺氧

第5题:

河蟹养殖过程中放养螺蛳的作用、意义以及如何投放?


正确答案: 作用:净化水质、维护水质清新的作用;螺蛳营养丰富,利用率较高,是河蟹最喜食的理想优质鲜活动物性饵料,可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提高成蟹上市规格。
放养螺蛳的意义:螺蛳的价格较低,来源广泛,蟹池中投放螺蛳可明显降低养殖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螺蛳的放养:分三次放养,总量在800~1200斤/亩。
第一次放养:放苗后,投放螺蛳100~200斤/亩。
第二次放养:清明前后,也就是在4月到5月份之间,投放400~500斤/亩,放在水草的板田上。
第三次投放:6~7月份放养200~300斤/亩。

第6题:

以下()水产品属于禁止采购和经营的。

  • A、甲鱼
  • B、死海蟹
  • C、螯虾
  • D、河豚、死河蟹

正确答案:D

第7题:

克氏原螯虾性成熟时其卵巢呈()

  • A、暗绿色
  • B、乳白色
  • C、橘黄色
  • D、豆沙色

正确答案:A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淡水虾的是______。

A.对虾

B.龙虾

C.青虾

D.罗氏沼虾

E.螯虾


参考答案:CDE

第9题:

河蟹水肿病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该病是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在池边,停止摄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防治方法:
①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的惊扰,不使其受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土霉素0.5克~l克对水全池泼洒。③每公斤河蟹用土霉素或红霉素0.1克~0.2克拌饵投喂,连喂7天。

第10题:

河蟹肝坏死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外观病蟹体表污物较多,体色变暗,壳薄壳软;内观肠内无物.肠壁较薄、鳃丝变黑或水肿,肝脏病变,早期呈黄、白点状相间,如散黄鸡蛋,镜检有油滴状分散物,中期颤色变白、呈臭豆腐状,后期腐烂化水,呈透明胶水状。病蟹食欲不振,上岸,严重时绝食,中午都上岸。河蟹肝坏死是新发病,目前尚未有特效药,广大渔民普遍采用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三氯乙氰尿酸盐类消毒杀菌药外泼。内服环丙沙星、甲砜霉素等,据养殖户普遍认为,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发病早期的池及蟹确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