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烙印》的思想和“意新语工”的特点。

题目

简析《烙印》的思想和“意新语工”的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药》的结构特点及其主题思想。


正确答案:发表在1919年《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适值五四运动爆发。
小说安排了两条故事线索。一条是明线,写开茶馆的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治痨病的故事。一条是暗线,写革命者夏瑜为解放群众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两条故事线索通过“药”——人血馒头而联接起来。
《药》的深刻主题思想是:由于受到封建统治阶级长期的压迫和麻痹,人们陷入愚昧和无知的境地。如果说华老栓是因为受封建迷信的愚弄而造成小栓的死亡悲剧,那么,革命者夏瑜的遭遇则是一个更大的悲剧:人们对夏瑜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行动毫不理解。小说通过这两个悲剧,挖掘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的历史教训,揭示了民主革命必须启发群众觉悟的重大问题。
《药》运用了两条线索的艺术结构,加重了悲剧的浓厚色彩,深化了主题思想。作品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却并不使人感到绝望。小说的结尾夏瑜的坟山出现了一个不知谁送的花环,预示革命后继有人,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信心和希望。

第2题:

简析《长河》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长篇小说《长河》第一卷(原计划写四卷,未完成)在思想上的突出之点是:敢于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揭露与批判。
①作品嘲讽批判了蒋介石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新生活运动”惊扰百姓,使百姓恐惧不安,预示湘西苗民与国民党之间将发生激烈冲突。
②作品以主要笔墨写国民党保安队长横行乡里、敲诈勒索、调戏民女等等罪恶。
③作品也写了苗民对国民党地方罪恶势力的反抗,保安队长敲诈未能得逞,年轻人有了武装反抗的思想准备。
《长河》在艺术上和《边城》不同之处是:《边城》是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讴歌我们民族“伟大处”,《长河》则是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写民族“伟大处”,而主要是写我们民族的“堕落处”,具有清醒的现实主义品格。但《长河)在艺术上有和《边城》一致处,写人性美和风俗美。就人性美而言,桔园主人滕长顾及其女儿天天身上,有《边城》中老船夫和翠翠的影子。天天和翠翠一样:天真、单纯、活泼、乖巧,但天天身上有鲜明的时代感:自由、开朗、敏捷、机警,嫉恶如仇的反抗精神。《长河》是{边城}的审美超越,可惜只有头,未能完卷。

第3题:

简析《世说新语·雪夜访戴》中王之猷的个性特征。


正确答案: 《世说新语〃雪夜访戴》充分表现出王之猷洒脱的人生境界。一个洒脱的有真性情的人,一切行动都是对存在的自然反应,是真性的自然流露。当大雪飞舞的夜晚,王之猷被眼前的景色所感动,渴望与远在他县的友人分享良辰美景,无论多迟多远,乘兴而去,其情感至真至烈。到了友人家门口,因兴致全无,不进门反而回家,也是真性的自然流露。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从不勉强自己,强迫自己。“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王之猷一反人们只重视追求结果目的,不重视体验过程的人生模式。过程就是目的,每一个片刻都是生活的目的,享受它,体验它,经历它,随着生命的流动而流动。这就是“雪夜访戴”成为后代文人艳羡话题的原因,这就是魏晋名士风度的表现。他所追求的是兴之所至的过程本身,排除了世俗的功利。这种适性随意、旷达放任的生活态度,正是魏晋时代名士“任诞”的表现。
生命进入低谷时,不抗拒;生命推向巅峰时,不停留。这就是人生洒脱的境界,也是这则故事所给我们的启发:投入时,全身心的投入;放弃时,无牵无挂。

第4题:

简析庐隐小说题材和思想特点


正确答案: 1、对女性婚恋题材的偏好。她触及了男女情爱中的各个侧面。作者本人坎坷而丰富的感情生活,使她对“爱情”、“婚姻”获得了相当深入透彻的理解。虽然她对人生问题的答案不同于冰心的“爱”,而反复地渲染异性的不可靠、爱情不是医治人生的灵丹。庐隐的这些作品确实能给青年人更多人生的真谛与警悟,在感伤哀怨的基调中投射出力量。
2、庐隐小说的基调,深受中国古典言情小说和“婉约派”诗词的影响,低沉郁闷。作者对女性心理大胆、真率、细腻的剖白,与社会心理、道德标准紧紧相连,从而突破了单纯的男女之爱的描写。

第5题:

简析《财主的儿女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路翎的长篇《财主的儿女们》以苏州巨富蒋家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力图反映抗日战争前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生活,提出了青年知识分子道路的问题。这是巴金《家》、《春》、《秋》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及其子女道路问题的宏大作品,它的出版胡风称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写蒋家的崩溃,封建家长与守旧的大儿子的死,标志着一个封建家庭的结束。王熙凤式的大儿媳金素痕是作品写得极精彩的人物,她掀起的一场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斗争写得惊心动魄,加速了家庭的灭亡。下部以蒋家小儿子蒋纯祖为中心,展开知识分子道路的描写。蒋纯祖反叛旧家庭旧世界,信仰人民,参加党领导的演剧队,倾向马克思主义,又具有浓厚个性主义思想。在抗战时期他的事业和爱情遭到封建黑暗势力破坏后失去精神上的均衡,忧愤而病逝。他的悲剧,是知识分子未与人民群众结合的必然结局。蒋家二儿子蒋少祖,走的是从五四觉醒青年到国民党官僚的道路。
《财主的儿女们》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
①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但主观色彩强烈,以内心冲突和情绪波折表现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为特色,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可以看到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主张的影响。
②背景开阔,规模、结构宏大。

第6题:

简析闻一多《死水》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死水》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红烛》里所表现的那种纯朴的爱国情思,在这里转化为对祖国现实的强烈不满、失望而引发的愤懑之情。诗人透过强烈的审美反差,使人感到越是写死水的“美”,就越能体味到它的丑,也越能领悟到诗人心底的悲愤,原来理想中的种种美好,只不过是一沟发臭的死水!诗人理想的破灭、追求的绝望和由此。而转化成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都变得更加深沉、冷峻了。
《死水》是闻一多所提倡的诗歌“三美”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和“建筑的美”(诗的匀称和句的整齐)。《死水》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收尾都是双音词,这样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闻一多对新格律诗的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第7题:

简析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的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巴金早期表现社会革命、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代表作品有《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
这类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是:
1、无政府主义者的深刻印痕,如《灭亡》中的杜大心、《电》中的敏都走上暗杀的恐怖主义道路。表现出个人“革命”行动绝对自由,无纪律约束的特点。
2、人物性格理想化、类型化。如杜大心等都拼命工作,都患重病,都内心苦恼而苦行僧似的生活,都是人格高尚。
3、艺术上主观倾诉、激情宣泄、激愤、绝望、哭诉的抒情风格。

第8题:

简析《寄王琳》、《重别周尚书》工丽自然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寄王琳》与《重别周尚书》不同,前者于工丽中见自然,后者自然中显工丽,二者同臻五言妙境,开拓了绝句的先声,树立了五言绝句诞生的丰碑。
《寄王琳》感情深沉,对仗精工。“玉关”、“金陵”二句,寓含了朋友分离的遥远和对故国的哀婉之情。
“道路远”、“信使疏”在离别久远与书信稀少的对比中,加重了孤凄悲凉之情,同时开启下联。“千行泪”与“万里书”形成工丽的对句,在夸张中写出自己的无限哀思。
短短一首五言绝句,写出了故国旧友万里诀别的沉痛之情。而《重别周尚书》则是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语气如悬泉落瀑,飞流直下。
先写万里道上,不见一人归来,以“万里”写巨大的空间,对比人的无一归来,写出了孤寂、空寥之感,也写尽了落寞与悲哀。接着笔势一移,从有情的人转向无情的河边归雁,以反衬人的无奈和不自由,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语句浅显自然,近于口语,却饱含无限的深情,浅显中孕含蓄,自然中见工丽。

第9题:

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正确答案: 叶绍钧的“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内幕,把批判矛头指向旧社会统治者。如官僚克扣教员薪水以饱私囊使乡村穷教员生活无着;学款充作军饷,学校变成“学店”;反动当局对教员的迫害;军阀混战破坏正常’教育秩序,使得教员为逃难而疲于奔命等等。
②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进行严峻的解剖与审视,揭示了他们灵魂中的种种弱点:自私、软弱、动摇、畏葸、空虚。如名篇《潘先生在难中》中的潘先生,是一个小镇上的小学校长,他自私庸俗、圆滑卑琐,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职业地位为生活原则,甚至肉麻地歌颂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封建军阀。这是一种没有理想没有亮色的小市民的灰色生活灰色性格。对此,叶绍钧予以了深刻的暴露和讽刺。
③“五卅”以后叶绍钧的教育小说出现了具有反抗性的教员,如《抗争》中的郭先生,为了教员们的切身利益,不顾自身安危,鼓动同仁们起来罢课斗争。
④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一部教育小说的力作,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描写了倪焕之的“教育救国”事业及其失败,从潜心于教育改良走向社会革命。叶绍钧的教育小说,具有冷静观察与客观描写,同情与讽刺兼备,结构多变,精于布局等艺术特点。

第10题:

简析田汉的《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田汉早期剧作充满个性解放精神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反抗,表现强烈的五四精神;艺术上多采取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情景和氛围的渲染,以感伤的浪漫抒情为特色。代表作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前者写咖啡店侍女遭富商少爷遗弃的故事,表达了贫富对立的思想,谴责庸俗的市侩,赞颂贫贱者的高贵,并流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伤情绪,咖啡店的情景,流浪艺人的琴声,渲染了感伤情调。《获虎之夜》写贫困青年黄大傻与富裕猎户女儿莲姑相恋,终因门当尸对、父母之命的婚姻观念而酿成悲剧。莲姑的“我把自己许给了黄大哥,我就是黄家的人了”!“世界上没有人能拆开我们的手!”的呼号,表达了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精神;但是黄大傻因爱情受阻中猎枪而惨死,莲姑在专制家长鞭打下哀号呻吟,是对封建罪恶的控诉,也表现了封建势力的浓重强大。相爱的人硬被拆开的悲剧情景的渲染,黄大傻如泣如诉的长篇抒情台词,使作品呈现感伤抒情的浪漫主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