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财主的儿女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题目

简析《财主的儿女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路翎的长篇《财主的儿女们》以苏州巨富蒋家的风流云散为中心,力图反映抗日战争前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生活,提出了青年知识分子道路的问题。这是巴金《家》、《春》、《秋》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庭及其子女道路问题的宏大作品,它的出版胡风称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全书分上下两部。上部写蒋家的崩溃,封建家长与守旧的大儿子的死,标志着一个封建家庭的结束。王熙凤式的大儿媳金素痕是作品写得极精彩的人物,她掀起的一场争夺财产继承权的斗争写得惊心动魄,加速了家庭的灭亡。下部以蒋家小儿子蒋纯祖为中心,展开知识分子道路的描写。蒋纯祖反叛旧家庭旧世界,信仰人民,参加党领导的演剧队,倾向马克思主义,又具有浓厚个性主义思想。在抗战时期他的事业和爱情遭到封建黑暗势力破坏后失去精神上的均衡,忧愤而病逝。他的悲剧,是知识分子未与人民群众结合的必然结局。蒋家二儿子蒋少祖,走的是从五四觉醒青年到国民党官僚的道路。
《财主的儿女们》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
①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但主观色彩强烈,以内心冲突和情绪波折表现人物性格的心理描写为特色,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可以看到胡风现实主义理论主张的影响。
②背景开阔,规模、结构宏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正确答案: 《向太阳》是艾青写于抗战初期的第一首抒情长诗。长诗以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为背景,热情赞颂“太阳”。“太阳”是理想、光明、战斗的抒情象征,是伟大的全民抗日战争兴起的象征。赞颂“太阳”,就是赞颂民族觉醒奋起抗战:抗战会实现民族新生的理想,抗战给全民族带来光明,抗战使全民族焕发出战斗的新貌,抗战也使诗人“告别昨天,迎接今天”获得“新生”,从“悲哀的诗人”成为融人战斗的人民群众中的“光明”的吹号者。长诗抒写了阳光照耀下祖国河山勃发生机,抒写了阳光下工人、士兵、募捐的少女等为抗战而操练、劳动的感人场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战斗生活和乐观信念,反映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为国献身精神。闻一多评论说:“艾青表现人民及战争,用我们知识分子最心爱与崇拜的东西去装饰,去理想化。如《向太阳》这首诗,他用浪漫的幻想,给现实镀上金。”长诗在结构上按感情发展层次分为九章,形式上是自由体,但插入工人的节拍整齐的劳动号子,插入比较整齐的军操歌,使长诗富有生活气息,诗体形式有所变化。

第2题:

试简析《木兰诗》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位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功之后不慕富贵退居乡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她是古代人民理想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艺术上的成就:
一是富于传奇色彩,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范例;
二是出色地运用了民歌常用的复叠、铺陈排比等艺术技巧,比喻、对偶、反衬、顶真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三是笔墨凝练,繁简得宜,句式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九言,错落有致,声韵铿锵,富有音乐美。

第3题:

简述《财主底儿女们》的主要内容及艺术性。


正确答案: 小说以“一·二八”上海抗战以后十年间我国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苏州的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多种力量冲击下分奔离析的过程,集中刻画了财主的儿女们,也就 是出生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激荡下的摸索挣扎,并尽可能辐射更为 广阔的社会面,如编年史般地记录了我国抗战期间的重大历史变迁。
作品以史 诗式的结构,展现了一场旷古未有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认识我国一个重要的历史 时期以及一代知识分子的心历路程提供了极富价值的范本。
在艺术上,作品力 求把托尔斯泰的史诗笔触与罗曼·罗兰的“灵魂搏斗”的描写艺术熔为一炉,使中国现 实主义小说在他手中与世界文学的潮流更为接近。

第4题:

简析《朝花夕拾》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思想内容:
1、描叙了作者从童年到壮年时期的某些生活片段,具有传记意义。
2、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副副世态图和风俗画。
3、贯穿全书的,是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和对封建教育、道德、顽固派的批判。
4、展示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某些历史真实,揭示了极为深刻的历史教训。
艺术特色:
1、十分注意人物刻画。作者运用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中的范爱农。
2、文体不很一致。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夹叙夹议,描述往事也批判现实穿插交织,有较多的杂文笔法。《藤野先生》《范爱农》重在写人。
3、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以深沉的感情记事怀人,以白描和画眼睛的方法刻画人物,在往事追叙中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

第5题:

简析叶绍钧“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正确答案: 叶绍钧的“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有以下几点:
①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内幕,把批判矛头指向旧社会统治者。如官僚克扣教员薪水以饱私囊使乡村穷教员生活无着;学款充作军饷,学校变成“学店”;反动当局对教员的迫害;军阀混战破坏正常’教育秩序,使得教员为逃难而疲于奔命等等。
②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进行严峻的解剖与审视,揭示了他们灵魂中的种种弱点:自私、软弱、动摇、畏葸、空虚。如名篇《潘先生在难中》中的潘先生,是一个小镇上的小学校长,他自私庸俗、圆滑卑琐,以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职业地位为生活原则,甚至肉麻地歌颂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的封建军阀。这是一种没有理想没有亮色的小市民的灰色生活灰色性格。对此,叶绍钧予以了深刻的暴露和讽刺。
③“五卅”以后叶绍钧的教育小说出现了具有反抗性的教员,如《抗争》中的郭先生,为了教员们的切身利益,不顾自身安危,鼓动同仁们起来罢课斗争。
④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一部教育小说的力作,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描写了倪焕之的“教育救国”事业及其失败,从潜心于教育改良走向社会革命。叶绍钧的教育小说,具有冷静观察与客观描写,同情与讽刺兼备,结构多变,精于布局等艺术特点。

第6题:

简析《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茅盾的《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短篇小说标志着他的短篇小说创作成熟期的到来,这些小说融外来形式技巧于现实主义的再现创作方法之中,深刻揭示出中国社会的本质和农村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以及农民、小商人的悲剧命运。
《林家铺子》以“一•二八”十九路军抗日战争前后江南农村小镇为背景,以林家杂货小店挣扎与破产为情节主线,以林小姐婚姻纠葛为副线。作品主题是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他们借民众抵制日货之机敲诈勒索小商人图谋私利。小说中林家铺子的倒闭有多种因素:农村经济凋弊,农民购买力低下,导致商业萧条,同行的倾轧,而最根本原因是国民党政权苛酷频繁、心怀叵测的敲诈勒索。作品中的林老板老实本分,精明能干,会招徕顾客;店员寿生更是忠心耿耿,有智谋会出点子,能吃苦耐劳。这是两个塑造得很成功的艺术形象。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林家铺子忽而山穷水尽,偶而柳暗花明,最终卜局长因图谋林小姐而逮走林老板,林家铺子终于倒闭,尾声孤老寡妇的悲惨命运更令人深思。
《农村三部曲》为《春蚕》、《秋收》、《残冬》三个短篇。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经济、军事侵略和国民党政权统治下中国农民迅速破产的悲惨命运和他们的觉醒反抗。《春蚕》写老通宝一家养蚕“丰收成灾”,其原因是帝国主义(主要是日本)的经济、军事侵略,国民党政府统治下奸商操纵叶价、茧价。小说成功地刻画了老农民老通宝形象,他勤劳俭朴,生产上富有经验,但保守迷信。他想依靠全家劳力强走勤劳致富的路,恢复先前的小康家业,但时代变了,帝国主义加剧经济侵略使中国农村走向破产之路。春蚕丰收成灾气得老通宝生了一场大病,《秋收》中的稻谷丰收成灾则送掉了老通宝一条命。老通宝儿子多多头则勤劳开朗,有自己见解,他不相信农民单靠勤劳能翻身。在《秋收》、《残冬》中,他走上了农民集体反抗和武装斗争的道路。在艺术上,《春蚕》对老通宝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展示了老通宝复杂丰富的性格、心理,并且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俗画的特色,景物描写在现实主义的工细笔墨中又有深刻的象征意蕴,如对小火轮和农民赤膊船的情景描写。

第7题:

简析《获虎之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获虎之夜》是田汉早期较好的作品之一。写寄人篱下的青年黄大傻和富裕猎户的女儿莲姑的恋爱悲剧,斥责了封建家长的专制和专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讴歌了年轻一人对于恋爱自由的热烈追求。剧本充满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猛烈反抗,表现出强烈的“五四”精神。剧中黄大傻的性格,与莲姑相比,显得脆弱,他所倾吐的眷恋和寂寞之情,明显是当时知识青年感情的投影。
在艺术上,该剧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与情境的诗意渲染,在回肠荡气的浪漫情趣中流露出青春期的感伤与留恋。作品的抒情气氛很浓,喜剧的开场和悲剧的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而湖南山区浓厚的地方色彩也为剧本带来牧歌情调。《获虎之夜》还带有唯美主义倾向,保持一种艺术至上主义,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田汉后期的创作中。

第8题:

简述《财主的儿女们》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路翎的长篇杰作《财主的儿女们》分为上、下两部,分别创作与1945年和1948年。
小说以“一.二八”上海抗战以后十年间我国社会生活为背景,描写了苏州的头等富户蒋捷三一家在内外多种力量的冲击下分崩离析的过程,集中刻画了财主的儿女们,也就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激荡下摸索挣扎,并尽可能辐射更为广阔的社会面,如编年史记般的记录了我国抗战期间的重大历史变迁。作品以史诗式的结构,展现了一场旷古未有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认识我国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以及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提供了极富价值的范本。
在艺术上,作品力求把托尔斯泰的史诗笔触与罗曼.罗兰的“灵魂搏斗”的描写艺术融为一炉,使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在他的手中与世界文学的潮流更为接近。

第9题:

简析叶圣陶“教育小说”的思想内容和特点


正确答案: 叶圣陶以教育界、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叫“教育小说”,主要思想内容有:1、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如《一篇宣言》暴露反动当局对教育的迫害。2、严峻的解剖与审视知识阶层。名篇如《潘先生在难中》里的潘先生,写出了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和自私软弱的性格。3、展现教育知识分子身上出现的革命反抗的一面。如《抗争》中的郭先生、《城中》的丁雨生。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像叶圣陶这样多方面地、深刻地、成功地描写教育界的种种现象和心态者,并无第二人可与匹敌。叶圣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第10题:

简析《财主底儿女们》中的心理描写特点。


正确答案: 作者十分注意充分展示主人公的心灵历程,剖示在大动荡时代和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着令人颤栗的心灵搏斗。同时,他又着意通过内在性格矛盾和心理冲突来推动情节。另外,小说还侧重于挖掘内心深处的潜隐意识,表现复杂的心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