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理想内涵和艺术特征。

题目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理想内涵和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在政治方面,是英美式的民族政治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混合物;在艺术方面,追求爱与美的完美。
②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③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④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⑤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正确答案: 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
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四:
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喻,追求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如《沙扬娜拉》状写日本女郎贴切传神,既纯清无瑕,又楚楚动人。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诗的秘密在它的音节的匀整和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如《再别康桥》使用了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缠绵中不乏轻快韵律,节奏感外平添旋律美。
三、章法整饬,灵活多样。诗人讲究诗形与章法,以四行一节为多,节式、章法、句法、韵脚又各有变化,不太拘泥,整饬中有变化,呈现灵活多样的体式,如《爱的灵感》。
四、词藻华美,风格明丽。诗歌富有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如《半夜深巷琵琶》写得妩媚明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第2题: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和文学成就。


正确答案: 特征:
(1)亲近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离炊烟等的白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以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
(2)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
(3)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老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二首。
成就:
(1)情、景、事、理的浑融。不追求物象的形似、情节的曲折,不抽象的说教而用有情趣、理趣的语言来表达;
(2)平淡而又醇厚,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虽经雕琢却又不漏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3)平淡与豪放,田园诗闲散冲淡,咏史等诗,豪放有力;
(4)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第3题:

简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徐志摩作为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真挚的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他的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表现在:(1)构思精巧,意象新颖。(2)章法整饬,灵活多样。(3)词藻华美,风格明丽。(4)灵动飞扬,洒脱妩媚。(5)有着循环往复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第4题:

简述原始诗歌的艺术特征 。


正确答案: (1)集体性、口头性、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2)直接再现生活,自然,坦白直率
(3)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4)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第5题:

结合《再别康桥》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正确答案: 徐志摩热烈地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潇洒个性及不羁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他特有的潇洒飘逸的艺术风格。
在《再别康桥》这首诗里,徐志摩以无限的眷恋之情,描绘了“康桥”的美丽和清幽,书写了他告别“英国梦”的无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好个一往情深!康桥的云彩也是值得招手作别的。诗人别具才情地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不无伤感的情态。但又是那样洒脱,一种生命复归平静的淡淡喜悦与淡淡忧伤。其次是独舒性灵,诗人执着追求“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契合。在不经意之中,在灵感袭来的刹那间就抓住了契合点,常出现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情景交融,意象优美。
如诗人描绘了康桥景物的迷人,心头“荡漾”起一阵阵不可抑止的柔情,竟使诗人想化作“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桥。美景与梦幻,虚实相间,空灵、轻快、清新、含蓄,情随景出,出神入化。再次,诗有“三美”:诗人能抓住每一首诗的特有的“诗意”,找到相应的诗律。《再别康桥》格调轻盈柔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第6题:

简述徐志摩诗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以“雪花”自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传达了诗人执着于真挚的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如《雪花的快乐》中“飞扬”的连用。《再别康桥》中三次“轻轻的”回环反复。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如《沙扬娜拉》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如《秋月》《再别康桥》

第7题:

徐志摩诗歌追求的理想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他是如何表现对理想的追求的。


正确答案:徐志摩诗歌追求的理想,是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他对这一追求的表现,因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在理想有实现的希望时,他的诗便充满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如《雪花的快乐》、《为要寻一个明星》、《海韵》等;当理想遭到现实的打击而无法实现时,便满腔怒火,表现出极端的不满和失望,如《太平景象》、《大帅》、《秋虫》、《西窗》等。

第8题:

简述徐志摩诗歌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一是婉约较清丽;
二是手法的多样;
三是音乐美上的高度成就

第9题:

试述白居易界定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征


正确答案: 白居易在强调诗歌的内容政治性的基础上,界定了诗歌的内涵,指出了诗歌的艺术特点:情感性、形象性、音乐性、和真实性。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因为圣人感动人的心灵,天下才处于和谐平静之中,感动心灵的东西,没有比感情更重要,没有比语言更早,没有比声音更亲切,没有比思想更深刻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提示了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用果木的成长作比喻,意思为情为诗之根,言为诗之苗,声为诗之花,义为诗之实。   
诗歌的这个定义,实际上是要求诗歌根植于现实生活,运用质朴易喻、音韵和谐的语言,对过兴比的艺术手法,真实地表现民情,补察时政利害得失,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征。
诗歌的艺术特征:   
(1)情感性:“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先人“六义”里饱含作者充沛的情感,也即真实的民情。“根情”诗歌创作的根本就是情,文学也是作家情感的表现。   
(2)形象性、音乐性和真实性:
①作家的真实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把政治思想寓于形象之中,配上五音,因为声音有韵律,使诗歌具有音乐性,才易于被人接受。
②白居易推崇前人的作品,不仅在于他们深刻的思想,而且为了表达深刻思想,而运用大量形象,具有形象性。   
(3)白居易尤为重视真空性,论诗中强调,诗人对所咏之事,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把爱憎感情注入其中,文章中“美刺”就是要求作者对事物褒贬之间有鲜明的感情倾向。

第10题:

结合《再别康桥》等篇,论析徐志摩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徐志摩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个性是真挚的独抒性灵。他的诗歌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他的艺术风格表现在:
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再别康桥》,康桥周围有名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却着力描写康河,诗人认为“康桥的性灵全在一条河上”。而写康河,诗人重写金柳,青荇和清泉。脍炙人口的《沙扬娜拉》全诗仅四句、中心意象是一朵不胜娇羞的小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既纯洁无暇,又楚楚动人,显示出徐志摩诗歌特有的柔婉的情韵。音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如《再别康桥》开头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韵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找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的和谐中显出变化。
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是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等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不能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如《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词藻化美,风格明丽。徐志摩的诗思极富想象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荡漾在波里的金柳的艳影,随水流起伏的青荇,“被揉碎在浮藻间”的晚霞……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呈现出温柔纤丽的情韵。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有力的实践闻一多诗歌理论的“三美”主张,具有“纯诗”的惊人之美,并以自我和理想的表达为中心,在中国现代诗领域树立起一种真纯的浪漫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