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题目

简析张天翼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左翼作家张天翼的小说以暴露讽刺为特色。贯穿着反暴虐、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揭露和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劣绅、乡愿、太太、公子们的自私、贪欲、虚伪、冷酷和他们用“礼义廉耻”装饰起来的“禽兽世界”。以中篇《清明时节》为例,作品描写乡长罗二爷与地主谢老师为争夺一块风水宝地而勾心斗角,谢老师挑动三个“侉子”对罗二爷进行报复,罗二爷追究此事,谢老师上门端出三个侉子,两家合谋诬陷侉子,各自达到自己目的。罗二爷的贪婪、粗鄙,谢老师的狡猾、阴毒、吝啬,刻画得人木三分,暴露和讽刺了这些头面人物的卑劣灵魂。张天翼还有不少小说讽刺和鞭挞了小市民,包括职员、店伙、士兵、仆役、流浪汉等的灰色人生哲学和畸形性格,写出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生相。如代表作《包氏父子》讽刺了公馆仆役老包的“望子成龙”向上爬的社会心态。老包借债供儿子上学,以为“洋学堂里出来的就是洋老爷,要做大官”。但儿子包国维却追女人,当打手伤人,被校方开除并要老包赔偿损失,最后是债主上门,使老包希望成空。这是一篇出色的世俗悲喜剧。写于抗战初期的名篇《华威先生》,揭露和讽刺了阻碍和破坏群众抗日爱国运动的国民党官僚党棍。华威先生是一个领导迷,开会迷,他的贯串动作是“忙”,忙于充当一切群众团体的领导,忙于在每个群众团体会议上发表认定一个“领导中心”的指示,忙的是“力图打进一切群众团体中去‘领导’,以便一面探听和监视;一面设法阻碍群众运动”。作品暴露和讽刺抗日阵营中国民党这一黑暗面,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
张天翼的暴露讽刺小说,从生活中取材,采用让倾向从人、事描写中自然流露的现实主义原则,善于通过人物自相矛盾的言行使人物自我暴露,达到讽刺的目的。他还常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谐谑的讽刺笔调,以笑来戳穿社会的虚伪和丑恶。张天翼是现代暴露讽刺文学的急先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冯文炳小说的思想特色。


正确答案: 冯文炳(废名)的小说多描写农村乡野生活,表现农村古朴静寂之美,人情乡情之美,在乡土文学中开辟了田园抒情体小说的别一支流。小说多描写乡村小人物,赞美他们纯朴的人性之美和古朴的生活方式,对与此相背的旧制度、旧礼教和现实环境流露不满,表现出他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浣衣母》中的李妈具有博大的仁爱之心,只因她违拗传统与人搭帮过日子,因而不能见容于现实环境;《河上柳》中的民间艺人陈老爹自足自乐,颇具古风,但衙门一纸禁令使他失去生活依托。《桃园》中的阿毛姑娘充满童真的爱与美的追求,寄寓着作者的理想,但与严峻的现实矛盾。《竹林的故事》中的种菜卖菜的三姑娘是纯朴自然美的化身,是描写古朴乡野乡情魅力的佳作。作者在写乡村人物古朴自然之美的同时,也着力表现乡村田园山水之美,两者相得益彰,构成废名小说的重要特色,也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隐逸倾向。这种隐逸倾向在他后期小说《桥》中加浓了。《桥》中的人物、环境、爱情故事,都写得脱俗空灵,超然于现实环境。但诗意悠远,是一部诗化小说。

第2题:

简析郭沫若《天上的市街》的思想蕴涵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天上的市街》是一曲恬静秀美的憧憬之歌。诗人写作这首诗的时候,“五四”狂涛已渐趋平静,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也发生分化。郭沫若自日本回国后,目睹了这种种情形,便滋生了忧伤和苦闷的情绪。但当他进一步审视现实、思虑祖国前途的时候,又不时地激起追求理想和批判现实的激情。《天上的市街》就是诗人当时这种思想情绪的曲折反映。这首诗的重点是写“天街”的美好,如“天街”物质的极大丰富,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等等,但这决不意味着诗人忘掉了现实的悲哀而寄意于太空的欣喜,诗人是要以天街的美丽。富有以及人民的自由幸福,来反衬现实社会的丑恶。贫穷和人民的遭受压迫剥削。全诗虽只有十六句,诗人却连用了五个“定然”、“定能”这样的肯定性副词来写“大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理想的确信和追求光明的执著。
《天上的市街》已经没有郭沫若以前诗作那种汹涌澎湃的力量了,现实生活的纷扰使他希求心理的平静和生活的恬淡,在人世的思想中渐渐表现出出世的愿望,在动的精神中开始感到一种求静的要求。虽然诗人仍然想追回青春时的热情和理想,但他内心的情绪却不能够承担起表现它们的艺术形式,节奏和旋律过于平滑,已经无法再回到《女神》诗篇的境界中去。《天上的市街》在艺术上已经不再具有激昂的情调。澎湃的热情,而是清新、和谐、意境优美的诗篇。诗人把繁星满大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美丽的天上街市,并改造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是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走。而“天上的市街”已不是要以自我力量获得的新世界,它是外在于诗人自我的另一个理想世界,在诗人对“天上的市街”的赞美中,已经隐隐含有一种对现实的失望和淡淡的悲哀情绪,郭沫若诗歌的力的美已经转向静的美。

第3题:

张天翼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张天翼的早期小说大多集中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与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这些人物空虚无聊,虽有时也会感到苦闷与不满,但却无力自拔,甚至会自甘堕落,《从空虚到充实》中的荆野、《野猪肠子的悲哀》中的“猪肠子”、《移行》中的桑华,都是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作家往往以诙谐辛辣的笔调剖析他们的灵魂,鞭挞他们的弱点。张天翼的小说以对小市民卑琐心理的刻画著称,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随着作者政治视野的日益开阔,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主题开始在其小说中逐步强化,如中篇小说《清明时节》《二十一个》,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空前高涨,而国统区的军政领导却害怕人民动员起来,他们极力控制救亡运动,实行统制与包办,为此,作家于l938年4月的《文艺阵地》创刊号上发表了揭露和讽刺这一现象的著名短篇小说《华威先生》。
张天翼是一个极有创造活力的作家,不仅致力于作品题材多方面的开拓。而且进行短篇小说体式的多种试验,以及糅合各类方言创造新鲜生动的口语化文学语言的尝试。他的小说注重写人,在人生一瞬中透视出丰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的线条明净而不驳杂.善于狄更斯式地提炼习惯动作与用语,抓住人物的灵魂写出其性格。他的短篇小说,重视叙述角度的灵活多变,以动作、情绪作为叙述结构的内在依据,淡化故事情节,在有所省略中传达出叙述的节奏、动势和力度,形成横向结构的片断性和速写性很强的富有戏剧张力的小说形式。张天翼的泼辣豪放的夸张风格十分鲜明。

第4题:

简析老舍长篇小说《离婚》的思想和艺术


正确答案: 老舍的长篇小说《离婚》通过对北平财政所和几个科员及其家庭风波的描写。
1、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官场腐败,社会黑暗。科员们整天无所事事、勾心斗角。如一肚子坏水的科员小赵。作品虽然描写的是点滴小事,但暴露和批判了旧中国的社会制度。
2、暴露和批判了因循守旧、凡庸的国民劣根性和生存哲学,对这种小市民性格和性格形成的社会生活环境等作了全面系统的挖掘。如主人公张大割就集中了北平市民社会的凡庸空气。艺术上:《离婚》标志着老舍幽默艺术的成熟,语言含蓄而机智,幽默适度而有节制。

第5题:

简析《日出》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日出》没有传奇性的故事。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的供养过着夜生活。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她的房间,她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潘月亭也被金八挤垮,银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显露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作者利用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魑魅魍魉盘据的旧世界,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因而使《日出》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容。在艺术上,作者"试探一次新路",他舍弃了《雷雨》中"太象戏"的结构和"用的过份"的"技巧",采取了与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横断面的描写"。用"片断的方法",用"色点点成光彩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的技法,写出"社会的真实感",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开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画,仍是《日出》最成功之点。对于陈白露和李石清,作者主要是写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内心的激烈冲突和他们被窒息被毒化的心灵历程。而对胡四、顾八奶奶、张乔治、福生等形象的刻画,则是着眼于他们性格的主要特点,用夸张、重复、强调的手法,使它更突出,更鲜明,如:胡四的"贱"、顾八的"俗"、张乔治的"洋奴相"。翠喜的刻画体现了作者主观的感情与客体描写高度有机的融合。他写出了一个老妓女的职业特点、生活习惯、人生哲学和感情表达的方式,没有人为美化她,但却写出了与粗俗的外表形成对比的"一颗金子的心",使这个悲剧形象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第6题:

简析冯至的《十四行集》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十四行集》思想内容丰富深刻,艺术视野相当开阔。凡是与生命发生深切关联的事物:“从历史上不朽的精神到无名的村童农妇,从远方的千古的名城到山坡上的飞虫小草,从个人的一段小生活到许多人共同的遭遇”,都作为诗材,写成富于哲理性的十四行体诗(共27首),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人民命运和人类、宇宙根本问题的关注。在艺术上,一是对诗情哲理性的追求,能从细节中捕捉诗意,在日常境界里体味出哲理,情理相融,感悟宇宙和生命的奥秘。二是注意艺术的节制,内敛、有度。三是诗的形式采取西方十四行体;但冯至并不拘泥这种诗体严格的格律要求,而是采用变体,利用十四行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的自然。中国进行十四行诗创作试验的诗人很多,这部诗集是代表十四行体在中国的最高水平,是中国个四行诗成熟的标志。

第7题:

简析冰心散文创作的思想基调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冰心的散文较之小说、诗歌成就更大。冰心在美期间曾因病住院,身在容中,又卧病在床,思念故乡之情、慰冰湖的秀色,凝结为情真意切的感情实录,除了她在小说和诗歌中对母爱、童真、自然的礼赞以外,同期所作的《寄小读者》又加进了对“可爱的海棠形的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在另一本散文集《往事》中,她写道:“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揉着头发,发上揉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贯穿在冰心散文中游子的那种思绪和爱国情愫,像一根红线将她过去诗文中的“三爱”升华到更高的层次,赋予其作品更积极,更丰厚的内涵。在《寄小读者》中还一如既往地倾注着她对儿童的爱,她以优美亲切的文笔,“童心来复”的情愫、温情款款的风度,与小朋友娓娓谈心,陶冶他们纯洁进取的情操,字里行间倾注了一腔挚爱。冰心的散文,回响着“爱”的主旋律与其多重奏,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别人的情操的作用。
冰心的散文在艺术上往往是情感的抒发胜干事实的描述,她善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作者带进诗一般的美妙境界中,冰心的表现手法委婉细腻,语言清新曲雅,体现了一个女作家特有的妩媚多姿的风彩。

第8题:

简析《雷雨》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曹禺的剧作《雷雨》以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对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的父子、夫妻、兄弟、主仆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尖锐冲突的描写,深刻的暴露了剥削阶级家庭的黑暗、腐朽混乱和资产阶级的残暴和虚伪,并且为一群被侮辱被损害者提出了悲愤的控诉。作品还描写了早期中国工人阶级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风雨飘摇,以及它必然走向崩溃的危机,达到了作者借此意在“暴露大家庭的罪恶”的创作目的。尽管剧本存在着陆较浓厚的宿命论和神秘色彩,仍不失为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在艺术上巨大成功首先在于它的戏剧结构的严谨和翔实,曹禺以极为经济的手段把过往的历史压缩在现实的情景中,把外部的社会矛盾压缩在周公馆内部的矛盾纠缠中,把侍萍一家人的命运压缩在周朴园一家的内部冲突中,使这个简单的乱伦故事几乎容纳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种尖锐的社会的和思想的矛盾冲突。《雷雨》另一突出成就还在于它所塑造的人物是真正个性化的。他们各有自己感情情绪变化的逻辑,各有自己把握人生和对待生活的方式,各有自己的思想愿望和要求。周朴园、蘩漪、周萍、周冲、侍萍等,无一不形象鲜明,生动,显示着作者丰厚的艺术动力。此外,《雷雨》中的人物对话富于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

第9题:

简析冯文炳小说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冯文炳的小说是一种诗化的小说,抒情小说,具有浪漫主义气息。意境冲淡而诗情浓郁是他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他把小说当作诗、当成绝句来写,追求诗的独特意境与神韵。他以平淡朴讷的文字抒写田园牧歌式的人物和景色,人与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成为一种象征,表现隐逸、闲适之美,纯朴、自然之美,形成一种冲淡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境界,犹如文人画派的写意水墨画,于古朴无华中显示淡雅秀逸。虽有对现实不满或不安,但调子微温,笔墨含蓄,绝不剑拔弩张,疾言厉色,超越、破坏冲淡之意境。在结构上,冯文炳的小说大多属于散文化的小说结构,不重情节而重情绪、意境的渲染。行文颇具古典诗词含蓄而富有跳跃性的特点,简练跳脱,故时有艰涩之处。在现代乡土小说中冯文炳独树一帜,在现代抒情体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后起的小说大家沈从文也有直接影响。

第10题:

简析沙汀短篇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左翼作家沙汀的短篇小说,多以四川农村和小城镇为背景,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农村动荡不安的现实,如《凶手》、《在祠堂里》、《兽道》等篇描写善良人们的悲惨命运和黑暗兽性残忍,令人颤栗几疑并非人间。抗战时期的作品多揭露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和借抗战以营私的官吏、土豪劣绅。名篇《在其香居茶馆里》,以联保主任方治国和地方豪绅邢么吵吵在茶馆里一场狗咬狗的斗争,暴露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官吏的贪赃枉法、官绅勾结营私舞弊的本质。
沙汀的短篇小说具有独特风格:
1.寓批判、讽刺于冷峻的现实主义刻画之中。不对丑恶现实直接表达主观的批判否定,通过对反面人、事的写实描绘,显示其丑恶;通过对喜剧性人物的生动刻画,对喜剧性矛盾的深刻揭示,达到讽刺效果。如《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回龙镇两个头面人物在大庭广众面前互相攻击。环境气氛的渲染虽笔墨简洁而韵味浓郁。
2.浓郁的地方色彩。作者是四川人,熟悉四川,对四川农村世态人情和风俗习惯的描写,使作品充满很浓的四川乡土气息。
3.严谨集中的结构。多截取生活横断面,甚至一个生活场景,精心布局。如《在其香居茶馆里》,通过茶馆这一场合,从矛盾冲突已发展到极尖锐处人手,让镇上各种势力都上场亮相,茶馆中的冲突安排得紧凑而波澜起伏,而对操纵茶馆冲突的县长作暗写处理,使结局具有出人意料而又画龙点睛之妙,达到强烈的喜剧讽刺效果,对国民党政权腐败作了深刻暴露,结构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