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而他也因这首诗而被人盛赞为“雨巷诗人”。
第1题: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因此被称为()
第2题:
()是戴望舒的名作之一,以至于我们常常将抗战开始以后的戴望舒的创作称为“残损”时期。
第3题:
第4题:
1926—1929年,当时尚在英国的老舍,在《小说月报》上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
第5题:
1928年,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雨巷》,这首诗被认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受到了叶圣陶等人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而他也因这首诗而被人盛赞为“雨巷诗人”。这首诗和新月诗人朱湘的《采莲曲》相比,该诗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经营上丝毫不逊色,而且由于其情绪的自然流动,而更具别样的神韵。但戴望舒很快就对这首诗所流露出的倾向进行了反叛,创作出了《我底记忆》这样的诗作。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更喜欢《雨巷》还是《我底记忆》,为什么?
第6题:
由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可以看作是穆时英的成名作。
第7题:
戴望舒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而他也因这首诗而被人盛赞为“()”。
第8题:
《雨巷》作者是(),因这首诗被称为“雨巷诗人”。
A戴望舒
B艾青
C郭沫若
D闻一多
第9题:
鲁迅《灯下漫笔》发表在()
第10题:
改革《小说月报》成为发表新文学作品重要刊物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