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批评思想。

题目

试述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批评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 


正确答案: 金圣叹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其贡献表现在:
(1)关于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他认为要把人物性格塑造置于中心地位;注意人物性格的普遍概括性,写出一类人的神理。他对人物言行的个性化以及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也有深刻的论述。
(2)关于小说结构的论述。深入探讨了《水浒传》的结构和布局及这方面的技巧。
(3)深入论述了小说的创作过程。作者要“澄怀格物”,才能写什么象什么。这些评论所表现的美学思想对后来的小说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题:

论述金圣叹在小说创作理论方面的取得什么成就(或观点)?


正确答案:(1)性格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主林表现在第一,成功地塑做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第二,通过分析《水浒传》的人物形象,金圣叹明释了性格就是个别性的涵义,强调个别性,是他性格论的重点,也是他起越前人的独到之处;第三,他还注意到如何表现人物的性格问题,金圣叹认为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途径是一条是通达过揭示人物内在精神特征,二是展现人物外部的形态特点。
(2)金圣叹从创作思维方面提出了“动心”的观点。所谓“动心”,就是提休憩家之“心”要深入到作的人物情景中去,实质是指作家在创作构思时的“想象”问题,揭示想象和创造的关系,强调作家创作中对人物的体现。
(3)格物----因缘生法说,“格物”体现了金圣叹关于艺术思维全过程的认识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形成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把握这种规律又取决于作家对社会现实生活复杂关系的了解和体认,取决于他自身生活经验的丰富积累,在此基础上,作家必须进行真诚、坦率的内省。

第3题: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参考答案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第4题:

试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中对真与假的认识。


正确答案: 明代小说理论批评对真和假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对小说创作中虚构与真实关系的认识。他们提出“逼真”“肖物”“传神”等范畴,强调小说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主要是指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情理。如评《水浒传》:“世上先有淫妇人,然后以杨雄之妻、武松之嫂实之;世上先有马泊六,然后以王婆实之;世上先有家奴与主母通奸,然后以卢俊义之贾氏、李固实之。„„非世上先有是事,即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但在强调真实的同时,也肯定了艺术虚构,如谢肇浙说“小说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冯梦龙也有“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的理亦真”之说。
二、是对历史小说创作中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认识。认为历史小说允许想象和加工,如可观道人说“虽敷演不无增添,形容不无润色,而大要不敢尽违其实。”
三、是对魔幻小说创作中真与幻的认识。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辞》中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作家的幻想愈充分,寄寓的意义愈深刻,所反映的生活真理也就更普遍、更确切。

第5题:

试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主要成就。


正确答案: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极大地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小说应当与正统诗文有同样的地位,认为小说是“六国经史之辅”,有益于“世道人心”。二是注意到小说的真实性、生动性、形象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强烈艺术魅力,表现了对小说审美特征的比较深刻的认识。三是对小说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认识(详见上题)。四是提出了小说人物塑造的理论等等。

第6题:

金圣叹一生所热衷的事业是()。

  • A、小说创作
  • B、科举考试
  • C、皓首穷经
  • D、文学批评

正确答案:D

第7题:

试述李渔的戏剧理论批评思想。


正确答案: 李渔的戏剧理论主要表现为:
一、提出“结构第一”。就是要把文学剧本的创作放在第一位。“结构第一”包括“审虚实”“戒讽刺”“戒荒唐”“脱窠臼”“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审虚实”强调戏剧创作主要是虚构的;“戒讽刺”“戒荒唐”,强调戏剧创作必须对现实生活有意义,反对泄私愤,报私仇,或写一些荒诞不经的内容作为个人的消遣;“脱窠臼”,提倡戏剧创作的独创性;“立主脑”“减头绪”,强调戏剧创作要相对集中,写好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密针线”,强调戏剧创作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二、提出“词采第二”。这是对戏剧语言的要求,提出“贵显浅”,即语言要通俗易懂,反对深奥难懂,但“显浅”,是“以其深而出之浅”;提出“戒浮泛”,即戏剧语言忌粗俗;提出“重机趣”,即戏剧语言要生动活泼,机智有趣;提出“忌填塞”,即戏剧语言反对过多运用生僻典故,堆砌辞藻,直书成句等毛病。
三、重宾白。他对戏剧的宾白提出八点要求:“声务铿锵”“语求肖似”“词别繁减”“字分南北”“文贵洁净”“意取尖新”“少用方言”“时防漏孔”。
四、对“科诨”的语言也提出了要求,如“戒淫亵”“忌俗恶”“重关系”“贵自然”等等。

第8题:

金圣叹提出“见文观心”这一主张的批评类型是()

A诗歌批评

B散文批评

C小说批评

D戏曲批评


C

第9题:

论述金圣叹的小说理论批评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金圣叹,原姓名为张采,后改字圣叹,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曾批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书。他的三篇《水浒传》的序言和一篇很长的《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大量的对《水浒传》的评点批语,体现了他杰出的小说理论批评的成就。他继承了前人的评点传统,并把这一中国独特的理论著作形式推向成熟,使之体系化,对后世的小说理论和评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评价。金圣叹总体上存在着否定农民起义与同情人民疾苦的矛盾。他一方面掩盖小说中歌颂农民起义的思想,虚构“惊噩梦”情节,将梁山英雄一齐处斩;另一方面又承认“官逼民反”,罪在赃官酷吏。这与他思想上的矛盾是有联系。
(3)《水浒传》创作论。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作了精心的分析和很高的评价。性格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有创见的部分,他不仅首次把“性格”作为基本概念运用于小说批评,而且还对“性格”的内涵以及作品中如何塑造人物作了细致系统的阐述。在创作思维方面,金圣叹提出了“动心说”,要求作家之“心”要深入到作品的人物情景中去。金圣叹结合人物形象塑造问题,探讨了“格物——因缘生法”这一艺术思维理论,要求作家在自身丰富的生活经验的积累的基础上,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发展规律予以准确把握,同时,作家要进行真诚坦率的内省,深入人物内心,设身处地,以达到创造人物形象真实可信的目的。
(4)《水浒传》技巧论。金圣叹对作家的写作经验作了许多分析,其中有不少合理的成份。他强调结构的完整性,作者“胸有全书”,才能将分散的文学材料熔铸称一个有机整体,尤其于人物出场顺序、情节线索贯穿中见出经营匠心。对于情节的犯避之妙,要求以“犯”求“避”,在相同或相似中求得差异。
(5)金圣叹的技巧论,从具体“文法”的提出到理论阐释,尽管有不够周密之处,但总体上说,金圣叹的小说评点理论是相对系统和全面的,对小说创作和欣赏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第10题:

试述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四大主要问题。


正确答案: 1.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明代一些进步文人首先对小说的文学地位给予充分的肯定。如袁宏道认为“六经”和《史记》的文学价值反不如《水浒传》,这些观点在当时文坛如长空霹雳,另人振聋发聩,在文学史上第一次为销售的正当地位大声疾呼,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明代中叶随着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的日益繁荣,创作上的虚构问题需要得到理论上的清晰揭示和深入引导。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也就成为当时小说理论的重要话题。
3.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问题。明代以来的小说理论较深入地阐发了关于人物塑造和性格刻画的问题。如叶昼的的“同而不同”的见解就与黑格尔的典型形象“这一个”之说不谋而合,却比黑早了二百多年。
4.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明代以来,随着白话通俗小说的兴起和繁荣,小说语言的通俗问题成为多数小说理论家的共识。如冯梦龙从小说为社会多数人服务的角度指出通俗性的重要,这些有关论述无论是对当时的白话小说创作,还是对后来的小说创作及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