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本

题目

影印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指采用照像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

A活字本

B刻本

C影印本

D抄本


参考答案:C

第2题:

旧抄本的现代影印本是北京大学古籍刊行社将“庚辰本”以原题名()影印发行的。

A、《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B、《红楼梦缘》

C、《石头记》

D、《红楼梦索隐》A


正确答案:A

第3题:

影印本能保持文献原貌,出版成本相对亦较低。但影印本的价值主要依赖其所依据的原本价值。()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我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古籍整理工作非常重要。关于古籍整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籍整理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校勘、注释等工作
B.经过整理的古籍,有影印本和节选本两种形式
C.古籍中的孤本一定是善本,善本未必是孤本
D.《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是重要的古籍整理成果

答案:B
解析:
A项正确。古籍整理专指对中国古代书籍进行审定、校勘、注释等加工整理工作,使新出版本便于现代人阅读。
B项错误。经过整理和编辑加工的古籍,有两种形式:排印本和影印本。排印本:分标点本、点校本、笺校本、新注本、选注本等;今译和索引也属于排印本。影印本:分线装和平、精装两种形式。
C项正确。最早出现善本概念是宋代,是指版刻书籍的精品。 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孤本,指某书刊仅有一份在世间流传的版本。亦指仅存的一份未刊手稿或原物已亡佚,仅存的一份拓本。所以,孤本是保存好的,属于善本,但是善本不一定是孤本。
D项正确,《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都是中国古代总结性的古籍经典。

第5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96-100题。

在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的主持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商周秦汉汉字发展沿革谱系研究”,历经8年于日前全面完成,其最终成果为300万字手抄影印本专著《古文字谱系疏证》。

考古发现证明,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沿用至今的自源文字体系。至少在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汉字已发展到成熟阶段,此后经历不断的发展沿革,逐步演变成现代汉字。对汉字发展沿革的历史研究,东汉学者就已经有所关注,但由于先秦古文字资料缺失等原因,汉字发展史研究长期处于[ ]状态,对汉字发展的历史认识直到近代都未能超出东汉许慎所达到的水平。甲骨文发现后的百余年来,大量先秦和秦汉文字资料相继被发现,殷商到秦汉之际的古代汉字发展演进的历史面貌清晰地呈现出来。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中国古文字学,作为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逐步形成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据介绍,汉字作为一个系统,其发展沿革不仅表现为个体汉字的时态演进,也表现为汉字体系的整体性发展。汉字体系内部因孳乳派生而形成的若干同谱系的汉字组群,就是汉字体系整体发展的重要现象。课题组努力克服研究资料纷繁复杂,资料搜集整理难度较大,以及相关研究成果比较缺乏等困难,开创性地从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入手,以地下发现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全面梳理了有关殷商甲骨文、两周金文、战国秦汉文字的地下出土资料和研究文献,揭示了古文字阶段汉字体系内部的发展沿革关系,构建了古代汉字的发展沿革谱系,从而清晰地勾勒出了殷商到秦汉古代汉字发展演进的历史画卷。

这对于正确认识汉字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促进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推动古文字学和汉字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时,该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古代汉字发展完善和古今转折这一关键时期,这对深入研究现代汉字,进一步推动当前汉字规范化工作,科学编写语文教材和制定语文教学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文字研究专家认为,《古文字谱系疏证》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字谱系整理与研究的大型学术专著”,“首次全面展示了古文字同源孳乳的状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为全面描写汉字谱系奠定了基础”。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出版的《说文假借义证》《战国文字声系》等9部专著,发表的97篇专题学术论文,不仅为完成高质量的最终成果《古文字谱系疏证》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和铺垫,也体现出这一研究集体在古文字研究领域坐冷板凳、做真学问的学术精神。

有关《古文字谱系疏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经历8年才全面完成,最终成果为300万字手抄影印本专著

B.它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汉字谱系整理与研究的大型学术专著

C.首次全面展示了古文字同源孳乳的状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D.它从地下发现的第一手资料入手,开创性地以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为依据


正确答案:D
[答案] D。解析:根据第三段“开创性地从汉字音形义的内在联系人手,以地下发现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可知D表述与原文不符。

第6题:

公证证明可分为形式上的证明和实拷贝的证明,下面属于形式上证明的公证事项有()。

A、证明文件上的签名、印章属实

B、证明合同的有效

C、证明继承权

D、证明亲属关系

E、证明文件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参考答案:AE

第7题:

以书证形成的方法为标准,可将书证划分为原本、正本、副本、节录本、影印本和译本等。()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8题:

影印本主要有()。

A石印本

B胶印本

C重印本

D珂罗版印本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蔓藤式晋升是另一类型的假晋升,是指企业或许已经不需要某个员工了或者由于时代的 发展该员工已经不再胜任当前的职位了,但出于某些原因,把该员工调遣到另外一个“偏 僻的角落”,并冠以一个好听的头衔,但该员工在企业的实际业务中几乎没有起到任何实 质的作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蔓藤式晋升的一项是( )。

A.小雨在某出版社担任编辑多年,最近被该出版社提拔为策划部主任
B.建华是某通信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最近几年软件技术更新较快,他已经适应不了现在 的工作了,但公司考虑到其是老员工,在一次人事裁员中,还是把他留在了原岗位
C.升达文具公司的贝特先生是名不胜任的经理,一次人事调整后,他被任命为部门间的 沟通协调人,负责来往文件影印本的存档事宜
D.波利传播公司为了保持公司的创造力,把本公司有创造潜力的员工统统转调到传播设 备更专业的总公司去,并对他们的职务进行了相应调整


答案:C
解析:
C [解析]根据定义可知,蔓藤式晋升的定义要件为①调遣到另外一个“偏僻的角 落”;②冠以一个好听的头衔;③没有起到实质作用。A项小雨属于凭借自己能力的正常晋升; B项不符合要件①;C项三个要件均符合,当选;D项三个要件均不符合。故本題正确答案 为C。

第10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四),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392页。
材料二
1905年科举废止不久,传教士林乐知在《万国公报》发表评论:“停废科举一事,直取汉唐以后腐败全国之根株,而一朝断绝之,其影响之大,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
——[美]林乐知:《中国教育之前途》,《万国公报》第三十九册,总24014页,华文书局影印本。
一位在上海目睹废科举过程的日本人曾说:“废止科举是近来非常极端的措施,但未发生激烈的反对——反对者也没有出头,读书人都满心欢喜。”
——任达著,李伸贤译:《新政革命与日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页。
1905年10月2日,晋中太原县举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见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如何,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著、乔志强注:《退想斋El记》,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6页。
材料三
最后一场科举考试
时问:1904年7月4日
地点:故宫保和殿
考题:策题四道
一、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巨,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二、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三、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四、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兼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升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着,其道何之从?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考试的发展万程。
(2)据材料二,说明读书人对废除科举考试有什么不同反响?为何有此不同?怎样理解文中“这种‘可惊可骇之奇效’,远不仅是一时之间清皇朝灭亡、现代政治与文化变革开始的”这句话?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末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与明朝和清朝前期的科举考试相比有哪些变化?


答案:
解析:
(1)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唐朝前期进一步完善。明朝开始“八股取士”。清末戊戌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
(2)大部分人赞成,满心欢喜。少数人反对,对废科举深感忧虑和恐惧;赞成者自此可以消除科举考试带来的三大精神负担和对人身的摧残,反对者从此失去了升官晋级的阶梯;废除科举收到的“可惊可骇之奇效”还在于从根本上变革了中国教育制度,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使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3)明、清前期的科举考试试卷只能从四书、五经中令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文体有严格规定,史称八股取士。而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中,已不见八股文的踪影,改试美论,内容有中国史事、清朝政治、理财等。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