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及其作用与影响。

题目

简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及其作用与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共“二大”后,相继创办的中央一级的机关报刊有()。

A.《向导》

B.《新青年》

C.《前锋》

D.《中国青年》

E.《赤光》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简述《火星报》创办的背景、经过及历史功绩?


正确答案: 《火星报》创办的背景和经过: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俄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由于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来,因此澄清思想,建立一个能领导革命运动的党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建立这样的政党,列宁认为首先要从办报入手。
1900年秋天,列宁到国外和“劳动解放社”的普列汉诺夫等人商讨了办报的有关事宜,亲自拟订了出版计划,1900年12月24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发刊,不久迁往慕尼黑、伦敦等地出版。列宁是《火星报》实际上的主编和领导者。
《火星报》的历史功绩:《火星报》在列宁主持的3年间,为俄国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首先,通过对经济派的斗争,使多数地方工人组织摆脱了机会主义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其次,通过代办员网的广泛努力,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第三,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完成了初步统一党内思想、联合各地分散的组织、筹备召开党代会的艰巨任务。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火星报》提出的党纲,大会还将该报定为中央机关报。

第3题:

1923年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上海书店”。出版发行()等杂志

A.《中国青年》

B.《向导》

C.《新青年》

D.《前锋》


正确答案:BCD

第4题:

早期国人创办的一批近代报刊及其命运?


正确答案: 1、汉口:《昭文新报》的创办和夭折:
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近代报纸,1873.8艾小梅于汉口创办。“奇闻轶事居多,间有诗词杂作”,因销路不佳,不到一年便停刊。
2、上海:《汇报》提心吊胆,《新报》官商合办:
《汇报》,1874,容闳创办于上海,怕惹祸,聘请英国人担任主笔,以英国人的名义办报,至1875年停刊《新报》,1876~1882,走官商合办的道路,“官场新报”道台的嘴巴
3、广州:《述报》出版尚可,《广报》终被查封:
《述报》,1884.3.27,内容多于《申报》
《广报》,1886.6.24,邝其照,1891年因触犯广东都督被查封
4、香港:《循环日报》,1874.1.5,王韬
国人自办的第一批近代报纸,唯有王韬的《循环日报》比较坚挺。

第5题:

简述李大钊的报刊活动经过及其贡献。


正确答案: 《新青年》编辑部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首先揭开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的宣传家。五四时期,他曾广泛从事报刊活动,撰写大量政论,成为中国无产阶级报刊活动的先驱。1913年,他负责编辑学会的《言治》月刊。1916年传,在日本留学时,主编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创刊号,并为《甲寅》月刊,《新青年》写稿。同年回国到五四期间,除了积极参与《新青年》的编撰工作之外,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外,曾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还担任北大学生刊物《国民》杂志社的导师和《新潮》杂志社顾问,指导北京《晨报》副刊改革。贡献:在我国报刊上宣传马克思主义,是由李大钊为代表的赞成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的。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标志着我国的先进分子开始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观察国家的命运,标志着他们运用报刊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开端。李大钊的长篇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特别指出阶级斗争学说。它给读者指示了世界新潮的趋势,测定了十月革命后风靡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潮流的迅将到来,从而引导舆论界把眼光投向这一改造世界的革命学说。

第6题:

评述《向导》、《中国青年》等报刊的创办经过、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1)《向导》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开过以后,开始筹办《向导》。9月13日《向导》在上海创刊。它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6开本。1927年5月迁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有的还参加了编辑工作。《向导》如同它的名称所表明的意义一样,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斗争的道路上,起了引导者的作用。它一创刊,就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分析形势,评论时政,指出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统治是造成中国混乱局面的根源,也是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通过《向导》及其他革命报刊的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封建军阀”很快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口号。《向导》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向导》还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与主张,例如胡适的一些言论。1923年6月,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下午。《向导》发表许多文章,评论国民党的现状及面临的抉择,阐释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与良好前景。《向导》的文章诚恳地帮助孙中山总结经验教训、走新民主义革命道路。《向导》的首任主编蔡和森,为办好该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继《向导》之后,中共中央又创办了《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2)《中国青年》1923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创办《中国青年》,作为团中央机关刊物。同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本,经常发行1万多份,最多时2万份,出至1927年10月停刊。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中国青年》在发刊词中表示,它是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刊物”,“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它的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它发表了许多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等问题的文章和通信,启发青年提高道德修养,正确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它分析和批评了胡适的“读书救国”论,引导青年处理好“读书”和“做事”的关系,关心国家的命运,鼓励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革命者。二是评述时政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三是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重视青年的要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的需求,是《中国青年》的特色。
(3)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创办起来的。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中,对于出版党的报刊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如“应由赏直接经办和编辑”,“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等。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完全采纳了共产国际对于党的报刊的要求,如规定党的报刊“必须由确实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的共产党人来主持”,“应该完全服从党中央委员会”等。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报刊,是根植于中国大地的并面向中国社会和中国大众的,是由一批中国革命者殚精竭虑创办的,因此既运用了外国经验,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第二,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第三,依靠群众办报刊。党的报刊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除了屡遭政治迫害以外,还有经济上的沉重负担。
第四,先进的文风。中国共产党的报刊,重视大众读者的需求,选择大众读者所关心的内容,采用白话文,平易近人,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时期的生动活泼的文风。
第五,培养了干部。

第7题:

简述《新青年》创办经过,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和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的作用。


正确答案: I、《新青年》创办经过:袁世凯复辟帝制,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中国社会处于深重的内忧外患之中,现实的教训引起了当年追随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考,不少当年叱咤风云的先进人物在思想上倒退了,竭力提倡封建道德和尊孔读经的旧文化,鼓吹复古思想。还有人宣扬迷信,祖在民众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局面激起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的强烈愤恨,使他们深深感到虽然有了宪法、国会,但是必须重新寻求一条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和方案。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直面现实,提出了开展广泛的“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政治主张。他们认为,要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政治,必须首先从思想启蒙着手,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主义思想,于是,这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不再热衷于政党政治活动,转向展开唤起民众的思想启蒙活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功勋卓著的《新青年》杂志,就在这一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下创办起来。《新》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1922年终刊,由陈独秀创办并且担任主编,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开始,该名为《新青年》。《新》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作为反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中心,从提倡民主、提倡科学、主张文学革命三个方面促进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第二个阶段,社址搬到北京,它由民主主义刊物逐渐向社会主义刊物过渡,为其后期作为中共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做好了准备。第三个阶段,《新》复归上海,成为中共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和党成立之后的理论刊物,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共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II、陈独秀:陈独秀为《新》的创办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制定了《新》的宗旨和不同点办报方针,提出进行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组织编者和作者队伍,还是《新》的主要编撰人员。
III、胡适:胡适是倡导新文学和白话文的主力之一。他首先在《新青年》尝试用白话文写诗。他的《尝试集》被称为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因此它也有白话圣人之称。
IV、李大钊: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猛将,他反对颂古非今何安于现状的人生态度,反对尊孔复辟,同时注意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封建行径,但是他注意把孔子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同历代封建王朝利用孔子为偶像来巩固其统治这两者加以区别。李大钊揭开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
V、鲁迅:鲁迅在五四时期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和《新青年》相关的。他的小说,杂文和论文都是反封建主义的利器,同时也是新文化运动中的里程碑。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新》。他的文章鞭笞封建主义,痛斥尊孔复辟势力,鼓舞青年投身反封建斗争之中。鲁迅的小说和杂文等白话文学作品,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使文学创作与反封建主义斗争紧密结合。

第8题:

简述《向导》的创办情况。


正确答案:

1)《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机关报,1922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是一本16开的政治时事评论周刊。

2)《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蔡和森长期担任主编,瞿秋白、彭述之先后继任主编。

3)《向导》集中全力宣传阐释中共二大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统一战线政策,批驳与此对立的敌对宣传和改良主义主张。它用大量典型报道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分析,揭露各国帝国主义竞相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操纵军阀内战,压榨中国人民的真相;揭露各派军阀依附帝国主义,以武力统一联省自治为旗号,争权夺利,祸国殃民的黑暗统治。

第9题:

简述《救亡日报》、《抗战》三日刊等抗日救亡报刊的出版经过与宣传报道特点。


正确答案: 《救亡日报》创刊于1937年8月,是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机关报。上海市文化界就往协会是抗战初期在中共领导下成立的一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群众组织,一些国民党人也参加了这个会。因此,《救亡日报》实质上是由中共领导,但在名义上则为国共合作创办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报纸。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1938年转至广州出版,1939年,桂林出版,1941年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抗日》三日刊同《救》创刊时间相当。创办人为邹韬奋。宗旨是力求内容适合抗战紧急时期的需要。该刊能够及时对国内外形式的发展做出评论,注意反映人民大众在抗战期间的迫切要求,并且能及时回答读者提问。

第10题:

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其创办《循环日报》的经过和意义。


正确答案: 思想:
1)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2)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4)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并主编《循环日报》,这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于1959年停刊,是国人早期自办的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他的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